APP下载

安徽民歌中的“三度创腔”

2018-04-08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主音唱山歌安庆

陈 晓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安徽民歌中有一种“三度创腔”的说法,所谓“三度创腔”不是单纯的用三度连续进行而组成的旋律,它是以级进和三度小跳联合构成的一种旋律形式。在旋律进行中以三度小跳为主,大跳为辅。

如:岳西民歌

这首歌曲共有二十二小节,其旋律除去同音反复,级进和第五小节、第十九小节两处的五度大跳外,其它旋律都是用三度上下跳进连接而成。由于用了大量的三度小跳,使整个歌曲的曲调,既不太平淡,又不过于张扬。显得十分婉转、柔和,增强了旋律的抒情性。

如:安庆民歌:

这是一首四句结构的单乐段民歌,第一句和第二句与第三句和第四句的连接处是五度大跳;第二句的间奏和第三句的连接处是六度大跳,除了这三处是大跳外,各个乐句内部旋律的进行均为三度小跳和同音反复及级进而构成。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这种以三度小跳和同音反复及级进为主而构成的旋律有以下几种特点:

1.乐音在以三度和级进中行进和翻转,所产生的旋律婉转、柔和,抒情性强。

2.由于没有七度、八度等跨度过大的跳进,整个歌曲的音域都不太宽。像《十二条手巾》的音域只有八度,《瞧姐》的音域只有七度。

3.由于音域较窄,可以选择最舒适的音区演唱。所以这些民歌听起来都很甘甜、优美。

所谓“三度创腔”的民歌大都在安徽的西南部,也就是安庆及其周边的地区。但不是这个地区所有的民歌都只用“三度创腔”。有的民歌除了用三度小跳还大量的用四度大跳。

如:望江民歌

《口唱山歌手插秧》的旋律中大量用了四度的跳进,因为这是一首山歌,为了表现其豪放的山野风,在以三度为主的旋律中加进了一些四度大跳,使其旋律跳进的跨度就比《瞧姐》《十二条手巾》旋律中的跨度大一些。但是与北方大别山地区的山歌“慢赶牛”相比“慢赶牛”大量用八度大跳,《口唱山歌手插秧》只用了四度大跳。“慢赶牛”的音域大都在十二度左右,《口唱山歌手插秧》的音域只有八度。不难看出,所谓“三度创腔”就是在旋律进行中多用三度小跳,构成的旋律线上下波动不太大,这样所产生的曲调大都优美、抒情。

听了《口唱山歌手插秧》会感觉有点像黄梅戏,这一点也不奇怪。 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就指出“有些地方戏曲,其唱腔是由当地民间流行的民歌小调的声腔连接而成。” 时白林先生在《黄梅戏音乐概论》的“概述”中首先就提到黄梅戏音乐“来自民间歌曲”,并把民歌和黄梅戏的曲调进行了对比分析。不论是旋律的进行、调式的应用以及演唱方法等方面,安庆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歌和黄梅戏音乐都有着很多共同点。

① 我国古代音乐把主音叫做“调头”;把终止叫做“煞声”(或“杀声”);把落在主音上的完全终止叫做“主煞”;把所谓“不能尽归本律”,也就是没能落在主音上的终止,分别叫做“偏煞”“侧煞”“寄煞”“元煞”。

黄梅戏的唱腔和安庆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歌一样,也习惯用以三度为主的旋律。除此之外,黄梅戏“平词”的唱腔习惯在终止时,不落在主音上,而是落在主音的上方音上。

如:《牛郎织女》(织女唱段)

该唱段共有四句,前面三句均落在“5”上,第四句前半句也是落在“5”上,从旋律上看这个唱段是徵调式。但到了最后却没落在主音“5”上,而是落在主音上方二度的“6”音上。黄梅戏“平词”的男唱腔也是如此,只不过调式不同,其结束的方式是一样的。

如:(《天仙配》(董永唱段)

该唱段也是四句,前面三句都落在“1”上,从旋律上看这个唱段是宫调式。但最后是落在主音上方二度音“2”上。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其歌曲的终止都不在调式的主音上。但最后一点旋律又构不成新的调式功能,不能说是调式交替,如:

这种终止方式在西洋的音乐理论中叫“不完全终止”,而在我国古代音乐中叫做“寄煞”。①

这种不落在主音上,而落在主音上方二度的终止方式在安庆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歌中很多。

如:安庆民歌

这是一首徵调式民歌,一问一答共四句,四句唱完落在主音“5”上。但全曲没有结束,最后又加了一个呼喊的“小伢来!”把这个结束的小短句落在主音上方的二度音“6”上。

还有的徵调式民歌全曲结束在主音上以后,又加了一个衬字,把音落在了主音上方的二度音6上,形成了寄煞的结尾。

如:安庆民歌

可以看出《口唱山歌手插秧》为什么会感觉有点像黄梅戏。一方面是其旋律的旋法上有些相似;另一方面就是《口唱山歌手插秧》把黄梅戏“平词”用在终止上的“寄煞”手法用在了歌曲的中间。

该歌一共有两句,第一句四小节;第二句通过重复扩充为十九小节,

从第五小节到第十小节好像“平词”结尾的“寄煞”,不但落在主音上方的“6”上,而且用了一个自由延长,使其有要结束的感觉,继而通过重复又进行到结束。

总之,安庆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歌和黄梅戏的唱腔一样,都习惯用所谓“三度创腔”的手法,也就是用三度小跳为主构成旋律;同时也习惯用别有风味的“寄煞”手法终止,这就形成了该地区民歌和戏曲音乐的地方特色。

[1]崔琳.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安徽卷[M].中国ISBN中心,2004.

[2]时白林.黄梅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戴朝庆,崔 琳.安徽民歌200首[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4]安徽文化局音乐工作组.安徽民间音乐第1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57.

[5]王安潮.皖西民歌的文化属性[J].皖西学院学报,2010,(2).

[6]赵 敏.皖西民歌在安徽民歌中的地位[J].铜陵学院学报,2015,(2).

[7]喻林.皖西民歌风格特质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

猜你喜欢

主音唱山歌安庆
小河弯弯唱山歌
鱼殇
和声小调音阶
小河弯弯唱山歌
禁用kP3的谱必要条件
关于拉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奏法的研究
土家山歌唱起来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
再唱山歌给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