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2018-04-07王凯

中国经贸 2018年5期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落实,为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首先概述了融資租赁产业的国际化特征,其次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融资租赁对我国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

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指的是所开展的租赁业务交易活动中涵盖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形式。推进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国际产能合作关系,有利于加快西方国家现代化设备与技术的流通速度,规避贸易摩擦问题等作用。

一、融资租赁产业的国际化特征

融资租赁主要是将融资与融物进行了紧密结合,实现了金融、贸易、技术三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发挥融通资金功能的同时,还有效促进了产品销售过程,对经济发达地区和非经济发达地区的需求可以同时满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互利共赢效果。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将不同国家的租赁市场持续性发展以及越来越频繁的国际经济合作作为基本条件,注重各个国家生产、金融、贸易等各项业务的紧密合作。在国际经济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下,融资租赁产业已经从美国逐步发展到欧洲、日本和其他各个国家及地区,所以融资租赁是现代国际经济贸易一项关键的形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进行自己的融资,并且对加强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革新具有很大的帮助。

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全球领域中获取资金、扩大市场规模、丰富业务活动,这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现代融资租赁产业的最终追求。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融资租赁对我国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

1.促进商品销售,提供资本支持

融资是连接消费与交换的重要纽带,提高生产行业的资金回流速率,保证资本货物的有效流通及消费,从而提高社会再生产能力。融资租赁实现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发展目标,突出了金融在实体经济方面的推动作用,是国家设置产业政策、落实区间目标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

2.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融资租赁不同于银行信贷等传统融资形式,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还为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及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服务。在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过程中,还设计了满足广大客户多元化需求的不同类型产品,完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路径。有助于中国企业顺利“走出去”,进而带动我国设备、技术及服务出口到其他国家。

3.加快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

融资租赁加快了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速率,同时对落后产能进行了及时淘汰,强化了中国高端制造业水平,并为各高端制造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随着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技术革新、淘汰落后产能等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而要想及时获取充足的资金支持,就必须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1.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设置专门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推动跨境租赁业务发展,制定“一带一路”的服务细则以及策略。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委员会共由银监会、商务部、税务总局等监管机构和金融租赁、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高级管理层、资历雄厚的专业等共同组成。此外,应积极主动和沿线国家相关业务部门与监管部门配合协作,每隔一段时间邀请西方国家资历雄厚的融资租赁企业高管、政府监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到国内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专题讲座及交流会,详细介绍典型的成功案例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互之间积极配合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实施了解融资租赁产业最新发展动态,主动融入融资租赁新规的制定。除此之外,基于“一带一路”背景分析处理影响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问题,比如虽然全国人才财经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但该融资租赁法的出台时间不详细。针对这一情况,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所有国家融资租赁产业采用的立法模式以及实践经验进行综合深入分析,并根据本国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情况,采用国务院制定的管理条例来规范处理物权归属不明、多头监管等问题,为本国融资租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此外,融资租赁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也直接影响到了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对此,应主动和资历雄厚的融资租赁产业、实践经验突出的沿线国家、研究机构、大型融资租赁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吸收西方国家融资租赁专业人才。

2.科学制定融资租赁产业“十二五”规划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进入“十三五”时期后,融资租赁产业将在30%到50%的速率增长,在整个世界租赁业中占据第一位。所以应与有关部门与专业学者配合协作详细制定“十三五”期间融资租赁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国融资租赁产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促进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的必然趋势,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融资租赁产业“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

3.借鉴、吸收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中国融资租赁产业治理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如农业、高端设备采购等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借鉴和吸收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发展经验及模式。比如美国当前实行的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就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德国的高端设备管理经验较为充足,爱尔兰处于国际飞机租赁市场的前沿位置,新加坡的船舶租赁经验丰富,等等。此外,我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制度早早就和国际接轨,各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因为早早就推行了产业转型升级,并且香港与台湾的融资租赁产业还紧密联系了本地区实际,所以对处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游刃有余,方便我们借鉴。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产业模式及优势领域,同时采用的监管与治理模式也各不一样。比如美国、德国等国家采用的法律体系较为健全,具体采用商法、民法中的规定对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加以引导与规范。法国、新加坡主要采用单独立法的形式加快本国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

每个国家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首先,都是从相关法律角度出发加快推动融资租赁产业市场发展,制定适合自己的完善治理模式。其次,重视加强行业自律与行业自治,全面调动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同工工会等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数据统计、风险管理与控制、优化生态环境等过程的积极性。最后,所有国家都将自身稳定发展与勇于创新作为了最终的治理及监管目标,采用多元化方式手段创造有利于财税政策运行的環境。再有,注重跨境融资租赁产业发展。

4.制定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商业模式

(1)精准定位。融资租赁产业应走制度化道路,租赁的最大优势就是专业化,涉及产业上下游;不仅要持有的资产,还要出售的资产,整个产业必须与规范标准相一致,可以走进国际市场,并顺利销售;实现多样化的融资增长渠道,除了充分体现融资基金性质外,还必须推进发债证券化、商业市场化,从而实现持续性发展目标。(2)准确识别全球风险,不仅要综合考虑反洗钱垄断风险,还必须掌握金融市场波动风险以及国别风险。对于这些风险的规避,可采用以下方式:依托项目与承建单位、承包商,促进中资海外分支经营机构与当地经营机构之间良好沟通与交流。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应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树立科学的法治思维、坚持市场化模式,加强行业自律与自治,以监管与治理目标为发展前提,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国际化是现代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各种国际援助项目、产业基金、风险基金等形式推动我国融资租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姜荣春,王雷.借力“一带一路”推进融资租赁产业国际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6.

[2]胡瑜杰.清真产业借力“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3]李文.借力“一带一路”实现转型升级[J].WTO经济导刊,2015.

[4]项祥祥.“一带一路”下跨境融资租赁优势及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

[5]杨望,王菲.从“一带一路”谈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J].当代金融家,2017.

[6]王莹.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产权导刊,2016.

作者简介:

王凯(1981—),男,单位: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