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探讨
2018-04-07李红军
◎李红军
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师生关系比较僵硬,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做好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当前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新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转变教与学关系,建立和谐、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语文传统教与学关系的误区
1.存在单边主义关系误区 所谓单边主义关系就是教与学双方以其中一方为主导持续的关系。21世纪以来,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全面推行,学校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成长。但是,当前很多学校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依然存在教与学的单边主义关系,具体表现在“借班上课”、“观摩焦点”、“评课方向”等方面[1]。所谓借班上课就是指一个教师进入完全陌生的班级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借班上课的例子在很多高中都比较常见,值得思考的是,教师进入完全陌生的班级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并且开展教学活动,这本身就体现出教与学的不平等性,大多数情况,教与学的重点都偏向于教,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规划好的路线逐步推进,不具备主动性。而观摩焦点则是指在教学观摩过程中,观摩者的焦点。在单边主义教与学关系当中,一堂教学课完成后,观摩者的焦点始终停留在教师身上,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行为。评课方向同样如此,当前的评课大多关注教师怎么教,而不是学生怎么学,这一点本身就体现出我国传统教与学关系的单边主义。
2.存在主客体关系不明误区 在传统教与学关系当中,教与学往往都是单独存在的。在传统教学观念当中,体现出上所施,下所效的观点,直接点出了在教与学关系当中,教属于主动,学属于被动。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不具备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教为中心、以教为根本的理念体现出了传统教与学关系当中主客体关系的误区,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具体转变
1.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为“要我学”,主动性不高,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执行,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也变成了教师与家长的责任[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自觉主动地要求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综合素质、思想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也会随之不断发展与提升。对于自身主动探究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教师也更容易事项教学目标。
2.学习角色发生了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缺乏学习伙伴,往往是单独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3]。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也变成了集体的事情。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转变学习角色,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融,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样,在一起努力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能积极听取他人的观点,并积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攻克难题,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开展教学活动时,与往往是教师的单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具有权威性,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不足,师生关系也处于不平等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新课程改革之后,教与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变成师生之间共同探讨。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一个人唱主角。在新型教学观念之下,每一位学生的诉求被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也充分被激发出来,通过求知与探索的过程,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将会大大提升。
4.学习目的发生了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考试,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大多围绕考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导致学生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却不懂得运用。新课改之后,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运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也会有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与学关系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教与学关系的转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学生的角度出发与思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