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复习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018-04-07刘鹏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章节导图高中历史

◎刘鹏伟

一、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的本质内涵是:用图画表现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将学校所有学习主题置于核心地位,与构成主题的各个相关知识作为知识节点,放射出多条曲线,这些曲线连接着构成主题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又能够成为下一个向外发展,引出更多知识的思维节点,一直扩大到无穷。因此将人类的知识和逻辑思维形态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为自己和他人构成知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我国的黎加厚教授认为:思维导图本质是引导人们思维的图,它也可以称之为心智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的图纸画再现,有助于人们构建专属于自己的记忆、学习、思考、思维导图,同时借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这一特征,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二、思维导图在历史复习中的价值

传统的中国高中历史教育为了达到获得高分的目标,强调学生记笔记、死记硬背,同时做大量的习题,以此促成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而依据思维导图的构造原理来看,上述做法仅仅是对左脑进行充分利用,右脑开发被忽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历史知识是不同的时间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兼顾事件之间的关联,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传统逻辑框架下的抽象语言描述,如果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给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惑[1]。

1.知识辐射面广 在思维导图的一个图表中,可以涵盖一个及以上的章节的知识内容。简单的思维导图制作,可以依据章节的关键词作为主题中心,在逐步复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不断的以该关键词为中心,向外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进一步的分支过程中,继续找出相关事件作为核心关键词,采用不同章节不同颜色的方式,用代表不同意义的线条,将各个知识点与主题中心相连接,这一连接方式,能够构建章节中各个知识点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关联性,同时也可以构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关联性,使学生和教师逐步实现了把书读薄的过程。

2.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整合 从历史知识的构成特点来看,历史往往有与之相匹配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以及产生的影响等等内容。因此,历史知识呈现出知识点多且零碎的特征。高中历史知识复习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历史事件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显然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背诵,如此多的时间、地点、意义等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将历史知识进行浓缩。思维导图恰恰具备了这一特性,既可以将思维导图制作的非常详细;也可以将思维导图制作的非常简洁。其灵活的伸缩性质,代表了整合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在梳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即使是那些枯燥无味的年代、地点等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色彩,形成适合于自身的逻辑性画面从而加深记忆,这符合右脑的认知规律,同时提升了复习效率,节约了复习时间。

3.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借助于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复习,在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方面主要体现在思维导图具有中心明显主题突出的特点。凡是章节中,包含的各个知识点,都可以以关键词的方式在思维导图中进行简要描述,接着以连线的方式将本章节的重点进行呈现[2]。同样是以核心关键词的方式体现单张的核心内容和要素。章与章之间的连接依靠关键词形成基本框架,最后以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作为整体性框架,最终形成涵盖整个高中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由此可见,所有知识点的串联,将很难使学生造成知识点的遗漏,并且在学生记忆的过程中,首先进行大框架的记忆,然后进行分枝的记忆,再进行更小分支的记忆。这就验证了心理学研究所表明的重要的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能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的研究成果。高中生在整体历史知识复习的过程中,一旦产生了某一知识点的盲点或遗忘,可以很快的通过思维导图的检索,搜集到相关资料,将这一知识点进行补充。同时思维导图的制图过程本身,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将高中历史知识不断的通过思维导图的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历史知识活学活用的目标!因此,借助于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历史知识复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4.培养思维能力的创造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P.Guilford)构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并且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该理论指出,创造性思维的第二维度是发散思维,也就是说,在智力操作过程中,认知、记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以及评价五个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3]。与前文所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在发现核心关键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借助于头脑中的图形,以认知主体为核心,分离出多个树杈,形成思维导图之树;又可以分离出多个树枝,每个树枝的树叶可以代表各个知识点,而树枝的长度则代表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树叶所形成的密度则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广度。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具备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的优点,学生通过核心关键词的扩展,以最便于记忆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发散思维,然后依据头脑中形成的图像,将其实现为可视的画面,进而形成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系统性的认知,同时也实现了对于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和梳理,这既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左右脑互动的基础上,学生创新思维获得普遍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历史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对于提升学生成绩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同时对于构建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章节导图高中历史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第6章 一次函数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