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8-04-07李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指数函数客体主体

◎李洪

引言:在高中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成为很多学生的学习难点,并且存在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的现象,本文将着重阐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切实促进学生提高主体参与意识,让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加轻松,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围绕着黑板进行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听讲,整个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容易感觉到疲惫并且丧失学习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学生无法意识到自身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学习似乎成为了一件被动的事情,而教师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具体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兴趣缺缺,综合效用不足。而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需要从改变学生的意识、改变教师的意识和新型的教学模式出发,让学生真正将学习作为自身主动进行的行为,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缺乏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也就缺乏了在学习方面的技巧分享、经验分享,甚至是心情分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效用。

二、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本身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本身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只有从思想意识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才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进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用语言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并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能够然后学生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举例来说,在高中数学课程讲授“指数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明确下节课要讲授“指数函数”的知识,并且指出学习“指数函数”最终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回去进行思考,如果需要解决这样的几个问题,那么在学习“指数函数”过程中都需要了解什么样的内容,比如指数函数的使用条件,指数函数主要适用于什么样的范围,以及指数函数使用中的特殊情况等,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培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种方法运行开始,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任”学生的关注点,教师的讲课内容可以根据学生认为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当学生们认为自身关于“指数函数”的掌握已经足够,教师再通过相关练习题进行检测,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学习“指数函数”体系过程中忽略的知识点,然后再翻过来进行重新讲解。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本身的主体参与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学会拿着问题去反推知识点,让整个的学习过程更加扎实。

2.教师要习惯充当客体角色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已经习惯了自身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也导致了学生本身的主体意识不够强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烈,因此,教师还需要习惯、适应自身的客体角色。教师需要明确知道自身的教学作用,并不是填鸭式地将所有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复述,而是需要在课堂上充当客体角色,引导学生们自发主动地金银花思考、学习、验证和再学习。举例来说,在学习“圆和圆的方程”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答圆和圆之间的方程,那么首先需要明白圆和圆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教师可以准备两个圆形的教学用具,鼓励学生通过实体事物的摆放来总结处圆和圆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关系中存在什么样的特点,主要的区别在于什么,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引导,让学生进行主动性地思考,而教师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抛出问题,把握节奏,适当给予建议,充当课堂的客体角色。学生通过自发地思考和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信心,还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设置学习小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助性 一般来说,学生们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都是以独立的自身作为学习的主体,上课期间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下课期间进行自我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缺乏同伴的感觉,对于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自我设定的学习目标很难进行长时间地坚持,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出现随波逐流、丧失信心的心理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设定学习陪伴和监督机制,通过在班级内成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持续的陪伴和讨论的空间,共同克服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惰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每个小组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们存在的不同个性,尽量让小组学习更加和谐和稳定,另外,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进行小组的调整,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们之间形成学习方面的沟通,增强学生们的主体参与意识,真正将自己作为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三、总结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教师客体意识增强和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最终培养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学习效用,还可以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让学生们从素质角度得到根本性地提升和转变,也希望本文能够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指数函数客体主体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