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2018-04-07严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数同桌形式

◎严娟

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同时,这种讨论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合适的讨论形式,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由来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其实来源已久。清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梁启超先生曾要求教师们用讨论的方式来讲授知识;苏联教育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条准则“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效果,必须在课堂中运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够直接把现有的结论和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实践来得到相应的结论。”

教学实质上是帮助学生解决已知和未知、牢记和遗忘等矛盾过程,解决矛盾并不是目的,通过矛盾的解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这一系列矛盾的方法才最为关键。所以,必須要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

1.拓展学生的思维 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其想象力。数学本身是一门十分抽象难懂的学科。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大都是通过形象性的思维来记忆和理解,这与小学生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们应该多采取直观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的讲授,抓住学生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在练习中要多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千克”、“克”这两个概念时,可以用实物让学生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差别。并且可以通过联想与提问等途径让学生们充分理解生活中不同物品重量。像如提问“为什么XX同学的体重不能是50克?”等问题,就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讨论式教学法所营造出的共同讨论的氛围能够实现学生在课上的自主交流,促进其全面发展。学生们可以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得小组这一集体成为帮助大家共同提高的集体力量。在学生的探讨过程中,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思考角度。这既能够树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讨论式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三、正确应用讨论式教学法

1.完善讨论形式 课堂中进行讨论的形式有很多,可以由组成人数的不同分为同桌讨论、前后四人讨论以及班级讨论等形式。其中同桌讨论,是在教师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时,同桌两个人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讨论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口算能力,可以相互之间分析各自的解题思路,检查对方习题的正确率等等。但是这种方式在两人对于问题的意见不统一时,很难进行下去。

前后四人讨论,这种方式大多应用于对较难问题的进行分析、讨论。比如,一些题目要求找出题中内容的不同点,以及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解题方式等问题。这种讨论方式,是一种多层次、互动性更强的交流形式。四个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信息,可以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利于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最后是班级之间的讨论。教师应该在组织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讨论,这样才能够实现讨论效果的深化。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对小组内的意见进行发言,然后通过全班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答案。班级内部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学生对于问题的见解,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弄清课堂讨论的目的 在教学中,并不是为讨论而讨论,有着明确的目的讨论,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组织每次讨论之前,应当首先明确这次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讨论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1)交流展示原有认知,暴露学生前概念;(2)交流对问题的认识,讨论解决方案;(3)交流实践结果,得出结论,不同目的的讨论,在组织、形式、时间上都有所不同。如我在教学“小数认识”这一课时,当题目中的4分米、5分米要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当学生得出410米、510米后,对照书本看到书上写的却是0。4米、0。5米。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书上为什么这样写?书上写错了吗?这时学生的讨论就能充分展示学生原有的对小数的认识,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有关前概念,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这种讨论时间宜短,讨论小组的人数宜少,一般同桌两人即可。对争论应及时制止,不必要太在乎理由。这节课,在学完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后,我出示情境,让学生讨论如何表示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这里学生需要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讨论小组的人数可增加到4人左右。同时强调不但要讨论出结果,更要说清楚理由。对部分学生出现的争论现象,教师不必太多干涉,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自主解决问题,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甚至于有时候有些课堂讨论是不会有正确结果的,教师更要明白讨论的目的,这样才不会使讨论尚未完成或还没有展开就草草收场,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讨论成为形式。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引导完圆有面积之后,我布置学生讨论。其实除非学生学过,很少有学生可以想到分割圆的方法,看上去讨论不会有结果,白白浪费时间,但是让学生的讨论目的是,充分的讨论可以使学生记起以前学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之间的互化。当讨论后再来演示“化圆为方”学生就觉得顺理成章了。

总之,课堂讨论组织得好,能够使师生关系融洽,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教学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选择最佳的讨论方法,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討论的乐趣,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讨论习惯。

猜你喜欢

小数同桌形式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