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开展策略
2018-04-07张建民
◎张建民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充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确有很多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素材,所以,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道德教育的目标渗透到整个教学的目标体系当中。使得道德教育与其他综合性的教育目标一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引领的作用。由于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的限制,学生对课文当中所涉及到的德育内涵可能并不能准确的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更是需要教师在解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小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将教材准确地把握好,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领悟出,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例如,小学六年级的《示儿》,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这篇文章,同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如“这里的梦仅仅是诗人夜里做的梦吗?”等等,让学生着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爱国诗句,从诗人的诗句中深刻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目的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正确引导小学生的道德。
二、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积极的渗透道德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道德教育的元素融入到课堂中每一个细节中,所以教师要具有系统化的观点,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整个语文课堂的一个分目标。要让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首先就要学生理解课文,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做到准确的把握。年龄比较小的学生经常会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更深层次的内涵他们把握的并不清楚。所以,这也需要教师能够逐渐的去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引导着学生去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深刻内涵。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等。学习这些课文时,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英雄主义。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三、在对课文的引申讲解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提问等引导性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一步的引申,从而将一些基本的原理应用到对实际生活的感悟中去。引申带有扩展之意,正是教师有意识的引申发挥,才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才让学生注意到原来所不曾注意到的一些细节,从而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例如,五年级语文教材《书圣王羲之》一文中,重点描述了王羲之学习书法的艰苦,他之所以最终成功获得书法家的称号是通过他不断努力得来的。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投机取巧就可以实现的,是要经过不懈努力得来的。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教师这样有意识的引申发挥,不仅体现了德育功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纵深的角度更好的做好换位思考,塑造他们成熟的道德思辨能力。
四、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一方面要吸收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例如生字词汇短语等语法的知识,同时也要在实际的生活应用过程中将语文的基础知识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与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有了这样的联系的过程中,道德问题就容易浮现出来。例如在学习《站起来》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主人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被打倒,一次次站起来的那种毅力和勇气。然后联系实际,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们都不愿让孩子承受一些压力,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将孩子的未来都已经规划好,每当孩子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时,不让孩子试图去面对、去解决,而是代替孩子解决。这种教育方式,导致现在很多孩子每当独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垂头丧气,或者怨天尤人。而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坚强毅力以及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的韧劲,让学生去学习、去领悟,使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对一些道德规范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他们才能够认识到思想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德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语文中的道德教育素材,自然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