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2018-04-07黄颖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美育古诗词诗词

◎黄颖

今天的孩子们被网络、智能手机、漫画包围,哈日哈韩成风,被外来文化潜移默化的洗脑,对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却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了解,更谈不上热爱。长此以往,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追求美,对孩子们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我国文化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困境

1.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存在双重困难 古诗词教学,仍然强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由于古诗词创作与网络时代已经相隔一两千年,而且汉语语音、字体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现在的孩子们很难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很少有主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教师们教学也感到力不从心[1]。上古诗词教学课纯粹为完成教学任务,不讲艺术品味,不创设任何情境,更不讲解诗人创作背景,不介绍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情感,把诗词赏析变成了气氛沉闷、乏味的文言文讲评,教师教得受罪,孩子们听得吃力。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古诗词,但无法体会其中的意境,无法领略其中的音乐美。

2.讲解方法不合理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可是语文教师不相信孩子们有领悟力与想象力,也不关心中国诗词的意境美,不注意诗词的柔性。在上课讲授时,教师往往把一首诗、词生生肢解成一个个的字、词,并详细解析每一句诗文的含义,把诗词赏析变成了文言文学习加文言文翻译,严重破坏了诗词的整体美韵与流畅性、动态画面感,把“电影”变成了“画展”[2]。

3.学生缺乏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与兴趣 小学生普遍对古诗词感到头疼,上课感觉象听天书,认为古诗词难以背诵、难以记忆、难以理解,甚至望而生畏,提不起任何兴致,丧失审美意识与审美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难堪的是:过去曾传出小学生做梦时大骂李白、“讨厌李白!”的新闻,如今的小学生,年级越高,对古诗词越不感兴趣[3]。——据一次调查,低年级学生中只有18%的孩子对古诗词不感兴趣,而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35%对古诗词不感兴趣,增加了近两倍;有一个班52个同学,只有6人表示喜欢古诗词。在作文中引用古诗词名句的学生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喜好自觉吟诵《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的学生为零[4]!至于作诗能力,无人敢于调查!夏完淳17岁就可以写出“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今天大力提倡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今天系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用“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是今天涌现出几个夏完淳?

二、探索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引进美育

中国诗词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西周至秦汉时期,四言诗为主,包括曹操的《观沧海》,都是四言诗;经过南北朝,逐渐发展出五言诗;唐代开科取士必考作诗,从此诗歌才成为中国文化创作的主流(著诗皆为稻梁谋!),发展出严格的七言律诗;至宋代,皇帝奉行养士政策,在财政上厚待文人吟诗作画,因而突破了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束缚,出现了自由度、灵活性更高、字数更多的宋词,以一肚子不合时宜,最后流放海南岛的苏东坡为代表;明清时代,中国封建社会与封建文化走向封闭没落,“万马齐喑究可哀”,古诗词也趋向保守沉寂。但这不影响晚清涌现出谭嗣同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没有影响近代中国继续涌现出著名诗词。

我们教育小学生,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儿童最鲜明、最独特的心理特征是直观形象性,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对呆板、沉闷的东西和抽象、深奥、枯燥的理论不胜其烦;他们喜欢鲜艳的色彩,优美的乐曲与悦耳的旋律;他们有一颗纯洁、好奇的童心,渴望问“为什么?”有些孩子在上课时多么无精打采、做小动作、打野、思想开小差,可是在玩他们喜欢的电脑游戏时,可以保持持久、全神贯注的注意力与充沛的热情,几个小时坐着一动不动;他们富于想象力,天马行空。

1.加强语文教师自身审美能力的建设 每个孩子,天生下来都是白纸一张。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师。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欣赏古诗词之美,自己都不热爱古诗词,厌恶甚至反感古诗词教学,那么如何向孩子们开展中国诗词美育呢?所以首先培养教师自己的审美观,加强教师审美能力的建设,教师必须每天自觉的大量的读吟抄研诗词,积句成章,音节见矣,歌而咏之;教师必须牢记“诗为六艺一”,自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各朝代历史,并引进西方文化、现实生活加以比较,在边缘交叉化中鉴古知今,知己知彼,精准定位,开展古诗词美育。

2.改革教学形式 古诗词美育,必须不拘一格。须知古诗词不是“诗词”而是歌词,全部都是可以歌唱的,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就被有心人谱成一首很好听的(广告)歌曲。所以有必要用音乐的形式传唱古诗词,鼓励孩子们唱诗;孩子们喜欢画彩色画,就应该抓住他们这个心理特点,鼓励他们画出诗词的意境。

结语:我们的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欣赏、发现古诗词中的唯美意境与丰富、炽热情感,就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穿越时空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步入诗境,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审美素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美育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