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04-07童光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图形核心素养

◎童光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处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而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伴随着对于某一门学科的探索学习,学生的能力也同时获得提高,而在小学数学中,这样的共同促进式的成长方式,是一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析学生在核心素养提高方面的需求,并且以科学创新的方式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上,所以,在接下来内容中,笔者将主要围绕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发表几个观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将焦点放在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同时也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而在传统的被动式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的听从于老师的安排,这不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种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行动,带着一定的探究的欲望去进行研究式的学习,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都是天生的,在学习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时候,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保障。所以,教师要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要给学生更多探究学习的锻炼。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要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把图形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度过“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了解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让学生参与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进而实现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帮助学生建构起自主性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

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比较庞杂,里面包含很多的概念,符号,原理,定理等等,学生要熟练的运用这些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才能更好的有效的去解决一些数学性的问题。所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这些基础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构建这样的知识网络,让知识网络的节点相互的连接,提取信息的时候可以相互的激活,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中,可以从一幅裱好的画入手。让学生先说一说计算画面的大小是指计算哪部分,计算制作画框需要木条的长度是指计算哪部分入手展开对整个平面图像的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光有各种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也有如何推导出这些计算方法的复习,还有数学中“转化”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的复习。并形成网络图。学生心中只要装着这样的一个网络图,对小学所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便会一目了然,对涉及的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成竹于胸。及时忘记某个环节,也会通过上一个或下一个环节推导出忘记的环节。这本身也是对学生推理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

三、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

小学数学的学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个能力也是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能力实际上反映出来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一种直觉,通过大量的科学的学习,学生逐渐掌握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内在规律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直觉的水平上做出相对科学的判断。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从精算入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估算开始学习,先用竖式计算的方式在心中计算,从而慢慢形成对数学的知觉,最后提升学生计算的精准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估算资源,如体育课上学生每分钟的跳绳次数,或者在春游活动中应该准备的用具用品数量,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的数字提升自身的估算意识,这也是一种数感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在估算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最终形成一种科学的数学直觉。

四、教师要切实做好核心素养的落实工作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要从思想上重视,而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只关注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圆周率的历史”这一节课为例,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把这一节课不纳入教学计划,不进行课堂学习。但是,这节内容的学习恰恰能对学生文化素养起到涵养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思想,根据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本节课给予相应的重视。

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模型构造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渐的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给出更多的解答题,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利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通过“列出方程式”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提高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通过熟悉的情景示例“学生领走了5盒粉笔,教师领走了7盒粉笔,还剩3盒粉笔,那么原来一共有多少盒粉笔?”让学生通过画图、摆木棒等方法去进行加法运算,让学生从实例中强化知识学习,也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高难度,用a、b、c这些字母来代替数字,给学生建立模型,转化成数学语言,如“a-x=b,a+b+c=d”这样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套模型,找模型。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要带有全局性,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这样一个途径,获得更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猜你喜欢

图形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