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唱三叹”学好课外古诗词

2018-04-07赵立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王昌龄峨眉山李白

◎赵立霞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首《乡愁》深深的印在了每一个学子的心坎,一个原因是思乡之情打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房,另一个原因是诗歌一唱三叹的“诗经”"式结构形式,回环往复间,令人过目不忘。在教学中我们亦可以借用“一唱三叹”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课外古诗词。

“一唱三叹”从词义上讲,就是“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余光中在诗歌中,把邮票、新娘、坟墓、海峡比作了乡愁,这种乡愁层层递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情感浓烈。在课外古诗词的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回环往复不断加强对课外古诗的学习,会获得期望的惊喜:“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对于课外古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逐一落实。让学生根据课内诗词的学习方式读准、读懂、读透每一首古诗,在回环往复的巩固中,达到理解性背诵默写。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课内有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外有其《峨眉山月歌》。我们讲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要有意识的做好两首诗的关联设计,让学生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能够从容的自学《峨眉山月歌》,且在欣赏品味、审美情趣上有所提升。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其中易错字有“昌 chāng”“啼 t픓溪 xī”“郎láng”,要求学生会写字会组词。字词的处理也是让学生在回环往复间达到会用。然后要求学生读懂:先看题目,学生结合注释查资料可知,“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即王昌龄被贬为了龙标县尉。“闻”,听说。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官后怎么做的呢?——遥有此寄。“遥”,远也。再看“寄”的内容:“杨花落尽”,时令“暮春”;“子规”即杜鹃,传说是古蜀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五溪:唐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荒远;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学生疏通诗意后,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从“寄”的内容看,李白的情为“愁”,情“重”才愁。愁是如何表现的呢?暮春时节杨花飘零杜鹃哀啼,意象凄凄,以景衬情愁更愁,愁心赋予“月”相随;月如人,人如月,月随风行,情意重,怎一个“愁”字了得?想象丰富!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整理李白借月抒怀的诗篇,思考此月情与彼月情的不同。引导学生按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方式自学《峨眉山月歌》,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拨学生重点从写作背景,写作方法,感情基调几个方面比较。这两首诗都是开篇以景衬情,由于写作背景不同,两首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不同,从而选取的意象也是同中有异。明朗的秋月与暮春愁月自是不同。《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出蜀地所作,虽有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仗剑远游的豪情,所以峨眉山月似与滔滔江水相逐嬉戏,虽借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多了份出蜀远游的欣喜,整首诗的基调欢快明动。课内与课外诗歌的学习相得益彰,学生的视野自然拓展,文化底蕴渐进丰厚。

另外,我们针对课外古诗自读的灵活性,可整体规划,整体推进,不囿于课本诗词顺序的束缚。我们从课外古诗词中筛选每个朝代有代表性的诗词,要求学生首先识记掌握;然后按诗歌发展的脉络以这些诗歌为例,讲解诗歌的朝代特点、体裁特点、时代情感,让学生宏观把握,整体感知,从开端就有高屋建瓴的意识,高起点的加深记忆;再次提升阶段,可引领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例如《式微》的学习可引导学生用画连环画的形式来体会《诗经》中诗歌的叙事性;或用肢体演读“泥中,露中”的艰辛情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或找关键词:“微→泥露←不归”来体会触景生情,情更重的妙处;或找韵脚,体会因情变韵的蕴藉之美……总之,面对同一首诗歌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并把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同学们交流,强化巩固,丰富积累。教师还可以根据每首诗歌的突出特点引领学生学习巩固,例如《子衿》这首诗可引领学生掌握借物起兴的手法;《长歌行》引领学生找出诗歌中一连串的比喻,体会诗歌表现手法的传承发展;《江南逢李龟年》可引领学生整理杜甫诗歌,疏理杜甫“沉郁”诗风的形成;引领学生通过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悟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结合课内诗歌《行路难》,将李白的形象与陆游的形象进行对比,领悟诗人不懈抗争精神背后的因由,纵向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可引领学生通过绘制地理简图,填充曲句的方式体会张养浩的忧国之情;《别云间》引领学生通过掌握名句的方式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我们要让学生在“一诗一得"的不断学习中丰富诗歌文化底蕴。

我们还可以先按诗歌内容分类,如爱国诗、田园诗、讽喻诗等,再引导学生逐类学习,整体感知。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应是引领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背默,更不是对未列入中考篇目的诗作置之不理的功利式教学。因为“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长期的递进式的积累、熏陶培养出来的。教师做好整体规划,“一唱三叹”引领学生学好课外古诗词,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会自然提升。

猜你喜欢

王昌龄峨眉山李白
Poesía En la frontera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峨眉山下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一)
勇登峨眉山
峨眉山游记
倒下的那一刻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