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签效应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07文明武燕张靖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标签效应案例

◎文明 武燕 张靖文

在中小学教育中,许多教师或学生总有意或无意给学生贴上各种标签,中学教育同样如此,例如头脑聪明的学生、听话的学生、调皮的学生、愚笨的学生等等。一旦学生被贴上标签后,他在教育过程中就会按照“标签”被区分对待,而这些标签大多是歧视性的、筛选性的,而没有切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一、标签效应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行为表现、对标签效应的认识、标签对学生的影响四个方面,共计21题,如学生对于“标签效应”的态度,“标签”对学生的影响等。

我随即抽取了几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89%的学生认为自己被教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贴上了各式标签;而78%的学生认为他们被贴的标签是贬义的,如笨蛋、很调皮、学习成绩差等;因此只有33%的学生喜欢自己被贴上标签,其余同学对于被贴标签这事存在不同程度的厌恶情绪;同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标签对个人的发展存在双重作用。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在两个班级中根据成绩较好、中等、较差分别找了一位学生进行约谈,了解他自身“标签”情况的认识与态度。

二、合理标签,亦是一种智慧教育

1.慎用“定论贴”

【案例1】学生陈丹在入学的第一个月极其沉默寡言,上课下课走路吃饭总是低着头,这引起了班主任我的关注。某天晚上,我把她叫到我的办公室进行一对一谈话。起初她很拘谨、害怕,在我长时间引导后,慢慢地她打开心扉。原来她在初中时期成绩尚可,如此发展下去考个普高一般没有问题,但是某次数学考试失利后,她在办公室门外听到老师的谈话:听说陈丹爸爸是某局的领导,陈丹也不过如此,考出这种成绩!“不过如此”四个字犹如当头一棒,压得她喘不过气,她说在此后的每一次考试时,脑海中不可控制地出现不绝于耳的“不!过!如!此!”,她觉得给父亲给家人丢了脸面。从此她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结果自然是没能考上普高,成了我的学生后便更加自卑,更加郁郁寡欢。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显然陈丹同学是标签效应的受害者。数学老师在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随口一句“不过如此”并且拿她与她成功的父亲进行比较给她造成的严重的心理阴影。在陈丹自身畏惧心理和教师对其“不过如此”认定的双重作用下,她的学业自然成了牺牲品。

2、活用“正标签”

【案例2】乐杰的父亲为人开朗,在对待他学习上非常严厉,每天在家都督促其提早预习功课。但他自己却是一名奇怪的学生,成绩优秀却总不愿和老师或者其他学生交流,课前课后沉默寡言,性格极其内向。我尝试了许多方法,都无功而返。直到三个月后的一天我突然发现原先那个沉默是金的他却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为人也开朗很多,课堂上也能积极的发言,这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不知发生了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告诉我,是我的一句话让他重拾了自信。原来在一次课上,对于某题的解法我只讲诉了方法A,乐杰因为常常提前预习而在作业中使用了更加简便的方法B,为此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称赞他为“小老师”,并把方法B命名成了“乐杰法”。这张简简单单的小标签给了他极大的动力,让他开启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三年后的他乐观向上,在积极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自己成绩愈发向上,并立志未来要当一名人民教师。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显然乐杰同学是标签效应的受益者。原先他的学习是被迫性的,他的学习都是建立在父亲的强大压力之下的,学习从来没有目的性。而教师随口一句“小老师”、“乐杰法”,让他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让他感受到了他认真学习的乐趣,而他最后甚至选择了师范大学,在未来去当一名真正的教师。正所谓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三、标签效应的些许反思

综上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充满发展性、正能量标签可能在实际生活中会对被学生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而负标签能严重的伤害学生心灵健康,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一直蒙受心里阴影。当然也许不是所有的正标签都能产生效应,但个别明显改善,也给了广大教师打了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可以说标签效应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还任重道远,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标签效应与标签范围的矛盾,让标签效应在不损害其他学生的前提下大放光彩,才是我们未来着重考虑的思考的方向。

猜你喜欢

标签效应案例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懒马效应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标签化伤害了谁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