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问题
2018-04-07刘国梅
◎刘国梅
引言: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学生认识自然生物界以及个体到整体之间关系的主要学科,其学习对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然的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以及严谨的实验探究意识的确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节奏十分紧张,面对知识体系复杂庞大以及知识理论十分抽象的生物学科,缺少探究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解决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氛围十分紧张压抑,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尽可能地压缩教学内容并加快教学节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使得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生物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于教材的依赖性较大,生物知识理论的提出、概念讲解以及针对性的习题训练构成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缺少创新性和趣味性;最后,生物实验教学所占比重较小,教学内容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仅限于书面上,缺少实验操作的训练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以上问题均需要做出变革和调整。
二、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创设良好的生物学习情境 生物知识体系复杂庞大,概念性知识过于抽象,加之高中课堂教学的氛围十分压抑沉闷,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高。为增强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轻松的生物教学情境,缓解高考带来的沉重压力,将书面上的生物知识理论转化为生动想象的动态图像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氛围压抑枯燥的状况。例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生物圈的构成图像,即从细胞的遗传基因信息到人类的生殖发育和草履虫单体细胞的分裂将细胞和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个体的生命组成了种群和群落,最终群落构成了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绝对支配的地位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的状况,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同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进行比较的实验以及豌豆高茎和矮茎的杂交试验结果录入教学视频中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观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提出,由教师进行详细解答,实现了师生主体地位的互换,加深学生对豌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对豌豆性状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是新课标下的重点教学内容,为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大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比重,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同时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熟悉掌握各类生物实验设备的正确用法以及实验探究的步骤,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意识以及严格的规范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探究式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合作实验探究学习,分别对大肠杆菌和蓝藻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记录,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以及实验探究操作能力。
4.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大多数教学的教学重点都侧重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围绕他们制定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极大地打击了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自信心,鉴于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进行分层式激励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提高整体学生的生物水平。例如: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作出不同标准的教学评价,对于学习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严格要求,对于学习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即可,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言,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学重点也由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转移到了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上,为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创设轻松地学习情境,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分层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