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8-04-07龙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课堂教学

◎龙林

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材中经常有一些需要补充的内容,如果不经过补充,学生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就是支离破碎的。虽然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为了更加充分的弥补教材上的内容不足,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准确把握学情,适时引用历史文献资料、图片漫画、音频视频及诗词歌谣等材料,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下面的内容中,笔者将主要围绕初中历史课程当中的史料引入教学,展开自己的几点讨论。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理论教学和历史史料相互结合,密切配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初中学生的角度来说,更多的史料,适当的史料,对于他们真正理解历史会有帮助和促进的作用,让他们更容易产生代入式的情境感,促进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将史料应用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他们在准备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够对相关的综合能力,得到训练,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1.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构建初中历史史论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史料去进行教学,坚持史论结合,遵循初中学生认知规律,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从原理到理论的空洞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培养自身对史料择取、解析、运用等相关专业能力,为学生客观科学地理解历史提供情景。培养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2.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相关学科素养的真正提高,自身教学心态和教学行为切实发生改变,教育科研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校际和校内实验教师问的协作、共享意识形成。为进行课改的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操作方法,并形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教学课例、史料资源等。

3.史论结合教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在史料创设的教学情境作用下,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坚持从史料去认识历史,在理论的指导下去认识史料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历史情境、师生与生生互动生成的学习氛围的综合作用下,情感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真正自然、自觉地融入和认同教师的教育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适量选取的一般考虑

选择合适的历史史料,一定要有效的遵循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选择过程中注意严谨性,科学性,真实性。避免将一些,缺乏考证的资料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1.历史课堂教学资料的选择要注重科学性,避免简单的课堂复杂化。比如,有些简单的历史课,就没必要准备大量的史料,这样既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课堂阅读负担,又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初任历史教师时,我每次在上课前,总要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为教学所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确是提高了,但是部分教学进度却是落实不到位。这样的课,看似面面俱到实际上又是面面未到,历史史料在这里,只能是起到证据的作用,并未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历史课堂教学资料的选择要注重合理性,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之间,由于思维发展水平、知识储备程度不同,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备课时,我们选择史料,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要达到课标以及课本的要求,更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历史课堂教学资料的选择要注重真实性。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真实性。学生只有通过真实的史料,才能去认识、体验历史,才能增加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

因此在这样一些考虑的影响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选择历史史料的时候,都要带有一定的严谨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科学习的科学性。而且,在整个的资料筛选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去进行衡量,这对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通过史料的引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我们通过让学生搜集整理史料,补充课本教材内容的不足,充实教材的内容,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很好的训练。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与其他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有了更多的实际锻炼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讲到辛亥革命时,怎样让学生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且正确的看待历史发展。史料A:在辛亥革命之后,有人曾翻译一本名为《平民政治》的书籍,但后来他决定更名为《共和政治》后进行出版。有段时间《国粹学报》不太畅销,但在更名《共和杂志》以后,却变得非常抢手。史料B:辛亥革命之后,绿营制度并无太大变化,当值的,仍照时到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依然将马养于家中……首先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思考,分析,史料A反映了国民初期盛行的共和观念,反映出在中大城市发生的现象;史料B反映了辛亥革命未给那里带来什么变化,反映出在一些偏远县城发生的现象。学生心理开始一定有些疑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群当中的影响力并不平衡,逐渐的走入人民群众的心中,这是一个逐渐积累,慢慢扩散的过程,通过分析这些史料,学生们也逐渐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评价。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们也认识到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因此不得不说,史料教学对于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的引入,使得教学让史料成为历史教材的重要补充,通过搜集整理史料,让学生们的科学研究能力获得提升,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在史料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课堂教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