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灌输爱国意识

2018-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爱国祖国意识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情结和话题,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而奔走呼号、而舍生取义,又有多少的文人墨客,将大济苍生的报国之志、怀才不遇之情诉诸笔端,从孔子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列宁“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的谆谆教诲……现代社会更有无数建设者为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诸如钱学森、黄大年等。凡此种种,无不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代人。

一方面,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更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只关心、关注自己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无暇顾及他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大局利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长期受到这些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也变得急功近利,更何谈爱国呢?因而,我们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就有义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爱国教育、灌输爱国意识。那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具体应该如何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教育呢?可以试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在课本学习中引导

在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的教材中,不乏一个个鲜活的爱国事例,我们在学习文本、收获知识的同时,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意识引导。例如: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的《论语》选读部分时,第一课便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从中我们领略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和魅力。在礼崩乐坏的年代,他担负起了挽狂澜于既倒、呼吁社会秩序重建、拯救天下苍生的大任,在“知其不可”的情况下,悲剧性坚持的执著精神——“圣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文本内容学习结束后的拓展中,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课文《杜甫诗三首》,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其他诗作,体会“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情;回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回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等,学生的爱国责任必然会更加浓烈。

再如: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分析祥林嫂包括柳妈等人物形象后,必然会涉及到“国民劣根性”的问题,集体无意识的麻木、愚昧状态以及看客心理,联系作者“弃医从文”的经历和《自题小像》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体会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犀利和以唤醒“国民劣根性”为己任的执著与坚定。再联系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的巴金,敢于自我解剖、敢于反思、敢于说真话,才有了还原文化大革命真相的《随想录》的问世。也可以介绍学生课外阅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及法国作家孟德威的《给中国人提点意见》,提醒学生关注和认识到国人丢失了很多本该具有的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间接地让学生知道爱国——“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在主题活动中强化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课及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以“爱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讲爱国故事比赛、咏爱国诗词比赛、集爱国名言、书爱国篇章征文和爱国佳作展等。通过一系列听说读写活动的多角度强化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准备、参与活动过程中,增强家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在视频观看中灌输

除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厉害了,我的国!》及《201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等视频。看诗词大会的盛筵,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于祖国母亲的自豪感;看《厉害了,我的国!》宣传片,了解我国近年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内政外交等方面事业的突飞猛进,树立学生对于祖国母亲的自信心;看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感动于为祖国统一、繁荣富强建设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的各行各业的精英和楷模。在听到卢丽安老师“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的心声时,想到读过的余光中的《乡愁》、于右任的临终诗《望大陆》,联想古往今来期盼国家统一的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词人,学生自然会意识到国家统一之任重道远;看到临终将毕生积攒的880多万元个人财产捐献给国家的卢永根教授,看到作别康河水草、归作祖国栋梁、七年之后累倒在工作岗位的科学家黄大年等,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正因为他们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孜孜不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让祖国的科研事业得以薪尽火传、永不熄灭,学生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油然而生;人民的樵夫廖俊波年仅49岁因公殉职,“无悔身上衣”的杨科璋救护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自己却放弃了生的可能。学生眼眶湿润,爱国之心更加坚定;看到28年相濡以沫、对患病妻子悉心照顾的谢海华、谢芳夫妇,联想到苏武、朱自清等保有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的人们,学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更是爱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通过意识渗透与行动指南相结合的方式,将爱国意识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语文课完成人文性的教育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爱国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有为青年。

猜你喜欢

爱国祖国意识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