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2018-04-07袁超
◎袁超
一、融合趣味数学元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新课改教学理念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在新课改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凭空出现的,而应该是从不断的练习、实践,通过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广泛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完全脱离课堂中“教师讲”和“学生学”,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由发挥,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出数学兴趣。教师应该如何建立趣味性的数学内容,具体实施如下:
1.营造数学生活情境。数学本就源于实际生活,而学生对于周边事物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学习特点,利用生活中扥数学事例,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某家商店1月份时开始营业并获得盈利1500元,3月份盈利2160元,假如该商店每个月的盈利月增长率相同,则提问:该家商店平均增长率是多少?问题解析:假设该商店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根据题目含义得1500(1+x)2=2160,解得x1=0.2,x2=-2.2,则该商店月平均增长率求得为x=0.2=20%。商店盈利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数学案例,因此采用此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实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俗话说:“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去发掘数学潜能。因此教师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的调动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例如:一口井中,水面高度比井口底3米,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爬了0.5米后又往后滑了0.1米;第二次爬了0.42米后又滑下0.15米;第三次爬了0.7米后又滑下0.15米;第四次爬了0.75米,又下滑了0.2米;第五次爬了0.55米,去没有下滑;那么问同学:当蜗牛第六次爬了0.48米时,它能不能爬出井口?问题解析:通过记录蜗牛每次爬的距离(记作正数)和下滑的距离(记作负数),如第一次:+0.5,-0.1;第二次:+0.42,-0.15;第三次:+0.7,0.15;第四次:+0.75,-0.2;第五次:+0.55;第六次:+0.48,通过相加计算得出2.8,而2.8米<3米,因此蜗牛是不能爬出井口的。利用蜗牛向进口爬的故事事例设计成数学计算类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方式存在着普遍的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授基本知识,而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课堂中依旧呈现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导致学生的探究空间减少,自学机会缺少。另外,教师认为自己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认为成绩才是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缺少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学习水平不断的下降,课堂学习气氛也凸显呆板、生硬,无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以下几点出发:
1.尽量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时间以及空间,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对作业练习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讨论和分析,相互交流的同时数学能力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相互发表问题的见解,推导出多种解题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学习和观摩,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整体水平和能力。
2.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创设“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利用20分钟课堂时间,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底下的同学们也可以相互探讨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利用学生当老师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既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总结
总之,数学是初中重要的学科,其内容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不能完全的理解其概念和原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基础,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完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