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互相纠错的策略
2018-04-07杨正国
◎杨正国
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我们必须要正确对待,作为教学者,我们指出学生错误,并在课堂中集中讲解,或者让学生直接抄下答案,这种教学方式都是错误的。而我们要给学生更多自我发现错误,互相纠正错误的机会,只有自己切实的认识了问题,才能够达到真正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初中数学课堂对待错误问题的不正确做法
一些初中数学教师通常是利用批改作业,判断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之后在课堂中进行简单的评讲与总结,若是一些题目的错误率较高,会着重分析,简单的问题会简单带过。若是在课后写作业时产生了相同的问题,通常而言,老师详细的把在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讲解一遍,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同预期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没有出现问题的学生就会不注意听讲,甚至放弃听讲,而做错的学生会盲目的抄写正确答案,而忽视了老师对正确答案的讲解。再次出现这个题目时,还是会出现问题,这种往复交替的出错,并没有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还很难学会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同老师的引导方法以及自身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互相纠错的方法
1.互相交换作业,相互批改作业 老师在为学生们安排完家庭作业后,不用把作业统一都交给自己,教师可以在班级上让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互相交换批改的作业,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互相解题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把纠错的情境创设出来。使他们能够互相批判,互相认识自己的错误,积极的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解题方法。失败是最好的老师,要明确做数学题,不仅仅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不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是需要在错误中学会成长。通过这种互相纠错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以认清数学思想的精华所在,对纠错意识的培养会带来很大帮助。
案例分析:在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学习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点,老师为学生布置了几道不等式试题,再第二次上课时,老师安排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但是有这样几点要求:第一,找出错误的同学给予奖励;第二,能够正确说出错误根源的同学给予奖励;第三,能够教会对方如何改正错误的同学给予奖励,并且,在课堂教师已经把一定的奖品带到了课堂上。通过此种做法,学生就会非常认真的进行相互批改,达到了互相提升,互相发展的目的。
2.利用互相纠错,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没有正确的理解数学知识,个人因素的影响等是学生们在做数学题时出现的问题的根源。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互相纠错的机会,并且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使他们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对于自己在纠错时的角色要正确的予以定位,在互相纠错时,都要把彼此当做老师,把对方出现错误的原因准确的判断出来,并且互相之间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弄清解题思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防止在学习时犯下更多的错误。
文章以分式值为零时的相关条件问题进行探讨,在课堂中,学生通过练习,互相纠错,在老师发觉一些学生并没有认真考虑分母不可以为零的情况时,老师首先可以抛出问题,并给学生们互相讨论的机会,让学生们大胆发言,分母的数值可以有多少种选择呢?然后对分母为零的情况引导学生们主动去发觉。教师及时的介入到学生的互相纠错和讨论环节,对学生们在纠错时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并且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在做分式的相关题目时,会首先考虑分母是否为零的情况。
3.利用互相纠错,学会总结归纳知识点 教会学生总结彼此间出现的错误,是提升学生们认识自身错误的关键一环。在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总结,互相批判,要求学生记录下来对方出现的问题,并且把自己的错误题库建立起来,在研究彼此的问题、自己的出现的问题后,积极的反省,不断的总结归纳,出现问题是思考不到位,还是没有仔细做题呢,用一个重新学习的态度去归纳总结问题,这样不但能够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还可以学会在误区中发展,在错误中提升自己。并且,有目的性的去练习和强化自己,从而达到真正提升自己数学解题能力的目的。
结语:总的来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良好的纠错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引导学生们之间互相纠错,可以把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要担心学生们犯错误,重要的是通过自身所出现的错误,而学会成长和发展。通过互相之间的纠错,达到深化知识理解能力的目的,只有在错误中才能够不断成长,不断的认识自我。那么,通过文章上文的详细论述,从而为有关教学人员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些许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