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4-07蒋桂芝
◎蒋桂芝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作为实践的主阵地,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此,我校构建了“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数学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我要学数学”改变为“我会学数学”的正确学习观。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与进俱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数学教育观,明确我们的中职数学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数学本质,坚持教学育人原则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以“鸡兔同笼”为例,在小学,可以使用“列举方法”,还可以使用“假设方法”,在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发挥作用。但更重视的是学习“方程组方法”。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更需要思考如何解决一类问题。把所有鸡兔同笼问题变成一个数学问题,给出求解的一般方法——运算程序;还可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另外,数学概念,定理及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因此,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能力,思维意识,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走向。
三、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校实行了“五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采取方法是:
(1)激发兴趣环节。类似于传统课堂的“复习提问”,“情景创设”通过该环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2)分解任务环节。老师点出本节课的任务及学习目标,分配给各小组,要求教师备学法,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分解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合作探究环节。各小组根据得到的问题和任务,对形成的问题及困惑首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在教师的指导、引导、帮助下,通过小组内相互合作帮助,共同研读、研究、研讨,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方法,并整理成书面结果,以便下一环节的展开。(4)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对所安排的任务经合作探究后,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同学交流展示其结论,其他学生参考评价讨论,好的地方借鉴吸收,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完善,共同进步。(5)当堂评价环节。指的是对小组的多元化评价。小组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表扬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形成良好的互助竞争氛围。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再对各小组和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鼓励的评价和点拨,形成课堂小结。
四、重视学生知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给予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创造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使学业生在表现才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针对每一位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而充分认识数学方法和知识的规律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职阶段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教育学生知识,更要通过数学原型的分析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实际现象和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原型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进而深刻领悟所学内容的范围和用途,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中职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各种习惯养成不好,因此,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毅果敢的性格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实践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最好方法。通过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在生活中运用范围较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习题设计要有梯度,由易到难,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调动记忆的品质,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调动已有知识储备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意志品质的配合,永远也不可能有这种体验。例如: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的教学中,对于刚接触这块内容的学生来说各类数学符号和运算是相当繁琐和复杂易混乱的,为此在教学中适当的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和例子来讲解知识点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判断“与1非常接近的实数的全体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对学生说非常接近是没有严格的标准的所以无法确定。就不能构成集合,学生听着会觉得很空泛,但若提问,0.9是否接近1?接着问0.99是否接近1?进一步,问0.999呢?这样层层递进后学生会深刻的体会到这个问题的涵义,通过理解来消化知识点比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很多。此外,在讲解空集这一概念的时候,在给出定义: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后,很多学生还是对此不理解,但通过举例问“我们班身高高1.7m的同学的全体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生答能,接着再问“我们班身高高于2m的同学的全体能否构成一个集合?”这时学生会出现疑问,这句话好像是能确定集合的,但却又没有符合的元素,在这基础上给出了空集的概念,首先空集是一个集合,而且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我发现通过这一举例不仅可以让学生消化知识点中的思维盲点,甚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为此,老师要积极开展兴趣教学、快乐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心态,同时开展欣赏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件大事。我们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的渗透,同时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有机结合,直面问题,不断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以不断提高教育与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