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教学问题探析
2018-04-07庞司珈
◎庞司珈
一、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
当代青少年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因此培养有信念、有知识、有素质的青少年对民族和国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这也是符合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是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为人民服务。因为教育本身的局限性,在近几年,因为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等影响,使得一些青少年出现了角色弱化、个人责任淡化的情况。所以要加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迫在眉睫。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首要重视到学生的“三观”。三观是否符合教育方向。在三观的形成中,最直接的就是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随着网络媒体发展,不仅仅扩宽了学生们的求知渠道。也增加了学生接触不良氛围的可能。在校园内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教室中垃圾满满,却无人收拾,一些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甚至考试作弊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首先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财富的增加,人心变得浮躁,这些日益的变化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学习没有多大用处,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次学校存在一定的教育目标的追求,过分强调应试教育。提倡学生更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导致责任感的缺乏。父母的家庭教育,也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过于宠溺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负责的习惯。
二、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既是促进他们个人发展的坚实基础又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只有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才能培养为推动发展、建设全面型社会做贡献的人才。在道德教育的范畴中,主要的核心是责任心的教育,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情况时,主要考察他是否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能力和遵守相应道德规范的内心。因此我们说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才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实行的新课改中将素质教育涵盖到了教学模式、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中去。青少年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就必须要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它既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品质的体现,又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互相合作,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成为了主要的教育方向,责任感的培养与教育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学校的德育教学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主要内容。因为当前的家庭环境中,很多的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多半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里,从而缺乏了对他人的关心、对集体的奉献,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学生的素质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并加以重视。
三、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进行青少年的责任感的交易过程中,要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做为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既合规律和教学经验为参照,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着手培养素质。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可实践操作的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与方法,以此为基础来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主要方法有:利用学校的课堂教学,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灌输渗透给学生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一些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来解决现实问题,用政治角度、历史角度结合辩证思维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重点,提升思想觉悟,树立正确观念。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知识培养、素质培养的主要地方。在学校的生活中,多开展一些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该抓住青少年这个思想观念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一些积极地校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他们努力做到对对班集体付出、对学校负责。
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才能教育出知行统一的学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将责任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了学生,也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代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家庭的影响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做到按照老师分配来进行值日劳动,承担学习的责任,但是回到家里确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很多时候,父母的娇惯、舍不得往往耽误了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创造环境,一同努力才能为学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结:综上所述,是本文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育教学问题所作的探讨研究,本文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现状,以及教育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出发,找到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一同合作,才能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使命,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