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
2018-04-07焦亚娜
◎焦亚娜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备情感意识,重视情感特征和情感内容的研究,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接受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净化和心灵的碰撞,既发挥情感在课堂中的应运,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更有感情的人。因为美好的东西总是能影响人、感染人的。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情境体验,课堂探究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感,当然这也是部编版道德与法律中的要求。从初一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课堂生活化,情感化。那么,我从课堂导入、课堂探究、课堂总结升华几个环节进行了课堂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具体以《家的意味》与《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为例,讲解情感教育对课堂的影响。
一、《家的意味》
以情导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例如《家的意味》这一课,我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因为我们学生是住校生,又是初一,很多学生刚刚步入校门,就面临着离开父母,要学会照顾自己,对家的思念之情无以言表,因此,我提前搜集了很多家庭照片,把这些孩子们与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照片制作成视频,配上了《时间都去哪了》的歌曲,视频本身很感人。在课堂上,当学生看到有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照片那一刹那,很多学生都哭了,思绪一下拉到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想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一切。视频播放完,顺着学生的情绪,提出:“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时,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打开了,学生有很多话想说。如:学生说到家意味着港湾,幸福,甜蜜……有一个学生说家意味着归属,说着还哽咽着哭了,因为她家不在本地,离开父母才真正体会到家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属,只有在家里才感觉到温暖、踏实、安全。还有很多学生说着说着就哭了,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家的重要,家真正的意味,同时,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不容易,学生从内心深处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为这一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接下来,再讲到如何对父母尽孝时,学生有了情感基础,同时课堂上,我设置了情景剧表演,由学生表演三段情景,情景一:是学生平时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父母的关怀备至,孩子的不理不睬,情景二:二十年后,孩子事业有成,父亲由于来看望工作中的孩子,而遭遇车祸,情景三:孩子醒悟,学会陪伴父母。从情景一中,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平时对待父母的样子,像镜子一样照射出自己平时的不孝,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悔悟,再结合课堂探究问题:1、请你指出情景一、二中儿子言行的不当之处?并阐述理由。2、你是否赞同情景三中儿子的做法?并阐述理由。学生自然而然的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的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只是重物质吗?因此,课堂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梯度,符合学生的情感认知,这样才能水到渠成的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预设上。最后还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真正的孝是什么,这时顺着学生此刻的情感,在一首《让爱住我家》的温暖甜蜜的歌声中,写一封爱的告白给父母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二、《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在《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课中,我用精简版《辉煌中国》的视频导入,视频中展示了一系列中国实力,中国智慧,感受到中国的强大与发展迅速,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震撼、骄傲、自豪,学生看完后全班鼓掌,从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随即我问学生:这一系列成就源于什么?学生回答:源于中国的飞速发展,源于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我又问:那中国的快速发展,战略的提出归根到底是什么的转变?学生回答:思想的转变,思想使我们国家强大。我就顺势过度到本节课,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学生从《辉煌中国》中真正体会到就是思想使我们国家变得强大。进而结合提出:“结合视频,我们青少年应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呢?”学生回答:“创新思想,创新思想的前提是什么?”学生回答:“独立思维与批判精神”。从而引出了作为青春期青少年应具备的三种思想精神层次。结合视频中的共享单车,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学生结合教材P12探究与分享判断什么是创新?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激烈,不断的争辩,辩驳,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常言道:“理不辩不明”。通过辩驳,提高了学生分析辨别是非的能力,其实就是培养独立思维和批判精神的过程,如学生们说到,谣言止于智者,就体现了学生具有独立思想,敢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批判精神的体现。因此,情感教育不仅仅是注重情感教育,更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立体的人,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大国胸怀,增强学生的大局观,让学生把眼光放到社会国家之中,了解社会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社会人。德国教育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情感教育,关键突出一个“情”字,情到深处自然浓,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不断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和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许有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8(13):82-83.
[2]许诚全.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7(08):15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