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4-07刘娟
◎刘娟
由于一些音乐老师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教师职业素养,不理解新课改之后的师生关系与原则,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就是老师来教学生开学,将自己的知识和思想生硬的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与学生沟通较差,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效率和教授效率。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虽然最开始有兴趣,但是由于自主性较差,加之老师和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对音乐的认识往往有些偏差。师生互动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生之间情感共鸣较弱,师生之间距离感较大
小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世界的认知还很懵懂,大多数小学生对音乐接触较少,甚至是零基础,老师讲的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晦涩难懂。而秉持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们,没有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用已经形成的教案对学生进行生硬灌输,走的路老师整节课都坐在讲台上或者琴台上讲,不观察学生的反应,不了解学生的进度,导致很多基础差或者理解能力差的小学生难以接受和学习。师生直接缺乏交流,小学生认为老师冷漠难以靠近,更加不敢与之接近。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师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差。
二、所选欣赏曲目学生难以理解,效果差
对于小学音乐来说,虽然大多基础较差,但仍应该从小培养欣赏曲目的习惯,培养美得感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欣赏曲目如果没有形式多变很容易挫伤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通过调查反应,多多数学校教师在推荐曲目的时候都没有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所以,虽然有欣赏的环节,效果却大打折扣。而且有的时候,老师为了方便或者没有太多的曲目资源,会让小学生反反复复欣赏几首歌曲这会这他们在内心深处形成曲目类别就这些的认知,不利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今后的发展。
存在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必须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浅谈以下几个建议:
1.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还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问题,只有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才是互动的前提。对于小学音乐老师来说,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她要经常和小学生家长及老师沟通,经常看一下相关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借鉴,更好地进行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接受习惯,用趣味性的的语言,学生能够听懂的方式进行讲解,桐乡市中之间的默契型和互动型,增加师生之间的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都在学生欣赏和了解一些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有最基本的认识,发现音乐的美,提高学习页的兴趣,这对师生互动会有极大的帮助,而情感共鸣。作为师生互动的一种模式。对师生互动有促进作用。
2.学校应该为老师学生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资源,老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应该经常反思,更多的与学生交流。
3.小学生大多是零基础,因此老师应该更多的传授一些基础知识,用学生听得懂和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乐谱和乐府知识。也是一些零基础的孩子觉得这很难,如果老师和学生缺少沟通,没法进行有效的互动。老师在课堂过程中应该经常提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就,更多的适应学生的发展。
师生互动是一个长期而且需要老师和学生积极配合的一项活动,缺一不可。只有学校,学生,家长都足够重视,积极交流,才会让师生互动更加有序的进行。而且,未来将越来越好哒。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教师在上课时要先教给学生某一个音乐如何表演如何演唱,但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激发学生们联系音乐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室应该就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分为几个小组,在一首歌曲学习结束之后,让小组分别自己练习,下节课进行小组展示,各小组上台表演完自己先对自己进行点评,然后让学生间进行点评,学生间示范纠错,自己当小老师自己评价评价,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系统点评,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学生多多练习歌曲,在练习的时候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有很好的激情热情,课堂气氛也十分融洽,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习的效率也十分高,学生们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学习好了音乐以及掌握音乐的表演方法。
总结: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课堂内,而课堂课时较少,如何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热情,互动学习必不可少,我们应当大力发展互动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音乐水平。
参考文献:
曲燕,佐斌.师生互动中的性别效应.青年研究,2014,(6):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