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培养探究

2018-04-04赵思博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新时代

赵思博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果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缺乏效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水平较低。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

一、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发展的成就

辅导员制度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高等院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政府和学校均加强了高等院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高校辅导员越来越认识到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及发展方向更加明确,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社会各界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理解,给予高校辅导员更多尊重,为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高校辅导员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最后,国家和学校对高校辅导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辅导员培训与考核制度逐渐完善,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更加重视。

(二)辅导员队伍思想的不稳定

目前,中国的高校辅导员有硕士学位以上占一定的比例,但也有一些辅导员工作对自己认识不清,不知道在大学工作的辅导员的重要地位、身份感缺失。有人甚至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阶段性工作,不值得奉献终身事业。所以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不能专心于工作。除此之外辅导员自身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特殊”也是主要原因。在辅导员的招聘中,一般采用人事代理或人员租赁的方式,高校辅导员还没有准备好,高校教师也没有准备好。这不仅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使辅导员感到“编外”,不放心,从而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三)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

很多年轻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岗位挑战性较低,工作简单,因此,就导致其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比较懒散,缺乏必须的责任心,这就直接限制了其职业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另外,高校辅导员面临人少,工作繁重的问题,工作量之大导致辅导员时间精力不足,更无时间参加各项培训进修,加之辅导员晋升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热情持续下滑,影响管理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质量水平。

二、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培养

(一)健全高校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要健全高校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高校辅导员的辛勤劳动做出总结,还可以对优秀的辅导员进行奖励,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一,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科学、合理、公正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高校辅导员的队伍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第二,要让高校辅导员参与考核评价工作中,为高校辅导员的考核评价积极建言献策,提高高校辅导员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第三,要建立申诉制度,为高校辅导员提供申诉渠道,当高校辅导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时,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申诉内容进行复核,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保障高校辅导员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培训体系,发展辅导员综合素质

辅导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专业型、专家型人才。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管理方面的专家到校开设辅导员能力提升的相关讲座,也可以组织辅导员到其他较成熟高校参观学习先进理念。学习的内容应当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党员发展等各方面内容。同时,鼓励辅导员提升学历也是提升辅导员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改变传统管理方法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根据教育形勢的发展,革新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适应性的同时,提高其和多样化。要实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从而最大程度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变革去传统管理方法:首先,实行简单化管理模式,赋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要摒弃传统辅导员事必躬亲的管理工作方法,加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能学会自我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各种事物,从而最大从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为国家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四)强化辅导员选聘中的法治素养考核

辅导员法治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呈现迫切的现实要求,急需培育提升。把好辅导员选聘关是提升辅导员法治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要把法治知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等纳入辅导员考核和考察范围,引导有志于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认真学习法治相关知识和理念,深化对提升法治素养的重要性认识。知法懂法是提升法治素养的基础条件,辅导员首先要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夯实法治教育基础。《标准》提出了辅导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辅导员工作还涉及宪法制度、基本行政法律制度和民事法律制度等。辅导员不是法律工作者,若按照法律专业人士的标准,要求辅导员精通上述法律制度,勉为其难,也不切实际,但须熟悉上述法律文件的原则、精神和基本内容。通过在辅导员选聘中增加法治理论知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的考核,引导和促进辅导员培养法治思维和掌握法治方式,提升法治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探索发现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的作用,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革新传统管理方法,强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促进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忠明,何曾艳.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50

[2]唐圣华,田力,周海全.高校辅导员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举措[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2):46

[3]张冉.践行法治: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9):82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新时代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