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018-04-04王飞燕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培养语文

王飞燕

摘要:主體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对健康个性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培养;主体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且要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质疑问难,教师不必直接回答,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相互讨论交流,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表扬。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确实难以回答的问题再进行讲解。如此,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或通过教师的提问,或通过自己质疑问难,先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有了和谐民主的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学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接收消化器,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如何学习,这就要靠教师如何引导。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就能进入很好的学习状态,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主体意识。因此,作为教师,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能够让学生敢于大胆提问、积极主动学习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教师就能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教师轻松愉快地教,学生快乐主动地学。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呢?我的经验是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法,变教学为导学;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以热情的态度,多鼓励、多辅导、多帮助,注意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使之不断提高。对他们回答的问题,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便是回答错了,也不要批评,多加以引导,切记斥责、泼冷水。对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要多方面启发,循循善诱,让其自悟自答,不要代替学生回答。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养成了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文阅读,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地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动机。

三、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教学互动空间

“活动育人”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秉承这一科学理念,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个性特长。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我们以“4月23日的读书日”活动为契机,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如诵经典古诗词、读书征文比赛、写读文学作品心得,写观影视作品体会、改编文学作品、课本剧展播、古诗词诵读大赛、中华好诗词擂台赛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和学生一道展示才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促进阅读跟进。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实践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感知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四、运用鼓励与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中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难度小的问题可以让差一些的同学来回答,对于学生发表的见解,教师要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如“你说的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会想问题”“你的脑袋真灵敏”“不要紧张,慢慢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等充满挚爱、信任与期望的艺术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学贵有疑”,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课始,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质疑问难;课中,激励学生对课文的重难点深思质疑;课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课文的过程,做反思、问得失,在问的过程中,促使其他学生积极动脑筋、积极参与、积极交流合作。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在教学中,通过默读、自由读、同桌互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引读、分角色读、轮流读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课文内容。其次要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各抒己见的机会、交流合作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进行探论、交流,以便让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辩解中磨砺思维。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教学形式要丰富活泼,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培养语文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