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有效性研究
2018-04-04周建华
周建华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得到了长足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力的加强,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力度在加大。发展中的高职院校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日渐重要,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晚,历史短,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才刚刚起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财务绩效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愈显的重要,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可量化操作的评价教育资源效率的方法,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绩效;绩效评价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高职院校的资源投入也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逐年递增,特别是在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下,经费需求和资源供给相互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化。因此在高职院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既符合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本文在高职院校教育背景下,遵循财务绩效评价综合性、差异性、绩效性、有效性原则,从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财务发展潜力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新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基本手段。
一、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最终目的是掌握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情况,剖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问题,为高职院校领导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提供财务决策依据。总之,综合性原则在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中集中体现为对高职院校各方面工作财务活动情况的综合反映。
(二)差异性原则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财务活动和高等院校有相似地方,但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学校规模、教学模式等方面又不同于高等院校,因此在对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时,要立足高职院校财务活动特点,注重高职院校财务绩效特点,不能照抄照搬评价模式。
(三)绩效性原则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重要部分,其目的在于剖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问题,提高高职院校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运行效率,优化配置高职院校资源,缓解高职院校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从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财务发展潜力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职院校财务优劣势,实现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改进高职院校财务工作。
(四)有效性原则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需要对高职院校财务工作基本情况进行有效评价的,是对高职院校财务状况、资金绩效和未来发展的反映评价。高职院校各领导、部门应关注重视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尤其要将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真正落实,取得财务绩效评价成效。
二、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集多目标于一体的管理系统,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体现高职院校现代职业能力新要求,以层次管理为思想,对高职院校财务运行绩效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动态管理,辅以财务综合实力指标评价的考核,综合考虑高职院校财务效益和财务风险,对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揭示。
(一)财务综合实力指标
财务综合实力指标是指高职院校从政府拨款和自筹经费渠道筹集院校发展经费的能力。财务综合实力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第一,资产收入比率=收入总额/总资产[×]100%;第二,净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净资产总额/资产总额[×]100%;第三,院校年度收支比=年度实际收入额/年度实际支出额[×]100%;第四,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比率=实验实训设备支出额/教育事业性支出总额[×]100%;第五,教师人均教科研经费=院校教科研经费收入总额/教职工年均数[×]100%。
(二)财务运行绩效指标
财务运行绩效是结合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理论(投入产出比),对高职院校财务产出多样化形式进行综合分析,对高职院校财务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反映。财务运行绩效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第一,院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院校自筹经费收入/院校收入总额[×]100%;第二,院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年度院校自筹经费收入-上年院校自筹经费收入)/上年院校自筹经费收入[×]100%;第三,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总额比重=结转自筹基建经费/(国家基建财政拨款+结转自筹基建经费)[×]100%;第四,師生比=教师年均人数/学生年均人数[×]100%;第五,生均实验实训费用=实验实训费用/学生总数[×]100%;第六,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人数/参加技能大赛总人数[×]100%;第七,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年度就业人数/毕业生年度人数[×]100%;第八,“双证书”毕业生年度比率=“双证书”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第九,双师型教师比重=双师型教师数/教师总人数[×]100%。
(三)财务发展潜力指标
财务发展潜力是基于财务负面效益视角对高职院校财务负债情况和财务风险承受力进行全面反映。财务发展潜力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第一,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年度固定资产额-上年固定资产额)/上年固定资产额[×]100%;第二,资产创收率=资产创收年度额/资产总额[×]100%;第三,院校教科研经费增长率=(教科研经费年度额-上年教科研经费额)/上年教科研经费额[×]100%;第四,校企合作项目增长率=(年度校企合作项目数-上年校企合作项目数)/上年校企合作项目数[×]100%。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评价高职院校财务情况,客观对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情况进行反映,得出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结合评价结果对财务资金流动和财务绩效水平进行影响分析,最终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李洁.高等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J].时代经贸,2006(10)
[2]谢潜.“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的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