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学习心理 改善教师教学行为

2018-04-04吴国良

读写算 2018年25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教学行为评价

吴国良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同时,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思维变化发展,更要注重对思维过程的倾听与评价。

關键词 评价;学习心理;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2.5,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5-0244-0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例:在一个底面边长是60cm的正方形、高是80cm的长方体纸箱内,装入棱长是2dm的正方体纸盒,最多可装下几个这样的正方体小纸盒?

学生独立解决后,反馈的三种基本做法如下:

生1:60cm=6dm,80cm=8dm,长:6÷2=3,宽:6÷2=3,高:8÷2=4,3×3×4=36(个)

生2:长方体体积=6×6×8=288(dm3),正方体体积=23=8(dm3),288÷8=36(个)

生3:(6×6×8)÷(2×2×2)=36(个)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三位同学的方法你觉得哪个最好呢?

生4:我觉得第一种方法很笨,因为分的步数很多。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差不多,但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

师:那么第三种方法具体好在哪里呢?(师顺势追问)

生5:老师说过,解决问题最好要用综合法,不要用分步列式,因为用综合法,即使答案不对,那么算式对了也可以得到部分得分。

生6:我发现这种题目有个规律:装的个数=大物体体积÷小物体体积。(师板书)

师:三位同学讲的都很有道理。虽然三种做法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从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出发,那么第三种方法显然是最简单。生6同学发现的规律更重要:大箱里装小箱,就是用大物体体积除以小物体的体积。然后组织齐读一遍这个“重大发现”。(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个规律记录在课本上,进入学以致用环节,此时,有两只小手半举着。但是教师未予理会,进行解题小结,进入作业练习。)

课堂作业题:有一个牙膏盒,长15cm,宽和高都3cm,现有一个纸盒尺寸:长62cm,宽32cm,高32cm,最多可以放几个这样的牙膏盒呢?

作业反馈,典型做法情况大致如下:

生1:62×32×32=63488,15×3×3=135,

63488÷135≈470(个)

生2:(62×32×32)÷(15×3×3)

=63488÷135

≈470(个)

生3:62÷15=4……2,32÷3=10……2,32÷3=10……2,4×10×10=400(个)

教师傻眼了,顿时恍然大悟,赶紧补充说明原先那个“规律”的适用范围。并引导同学们理解生3同学的做法,因为在这个题目中只有他的方法才是正确的。而原先被老师表扬的同学也傻眼了,我们的方法原来是错的?今天老师“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其实新授教学情境中所呈现的三种典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正是代表了该班级中不同思维层次孩子的真实水平,而且他们的计算结果都相同,但是教师的评价导向只停留在对计算结果相同且正确的情况下去讨论哪种方法如何计算使之最快,而没有去对该题三种做法的学生背后理由去追问并加以倾听评价,笔者认为此处评价导向应该落在三种做法的背后真实想法,而不是哪种方法计算起来简便。尽管这个“规律”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可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教师潜意识里很需要学生说出这个“错误预设”中的理由。然而小部分学生的“规律”与教师因考虑疏忽而产生的预设相击而中时,教师已经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埋下了错误评价导向,从另一个角度也折射出我们的教师缺少对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两者关系之间的把握,缺少思考!

如果说我们的孩子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某些生活问题认识比较幼稚与肤浅,而且不能摆开课本例题与教师讲解的束缚去考虑一些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的话。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之后反馈学生原生态思维结果的同时,一定要对所呈现的典型反馈结果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想,如果这位教师不是那么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该教师采用延迟评价,多听听孩子们解决问题方法背后的想法,估计当有同学说出“装的个数=大物体体积÷小物体体积”这个规律时候,应该不会这么肯定这条铁律了,更不会出现教师发懵的尴尬了。

我们看到案例中还是有部分学生采用了刚开始被称为“笨方法”来解题,可见这些孩子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缺少的是对课堂站起来说“不”与表达真实想法的勇气。建议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虚心并善于倾听孩子们问题背后的想法,逐步培养他们善于质疑的能力,万一教师偶尔因考虑问题疏忽不周,那孩子们也还能帮我们“救场”,当然这只是第一层次的想法——“亡羊补牢”,关键还得是我们教师自己做足做好“功课”。

总之,如果学生回答对了,就要肯定;要是回答得有创意,就要大力表扬;万一说错或者是回答不完整,我们更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孩子们,启发他们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因为此时才真正是我们教师“出手”的关键时刻。如果教师一味地凭主观臆断来评价孩子们的学习结果与过程,那么数学教学的失败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教学行为评价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