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育中家校联系的几点建议
2018-04-04涂宣仁
涂宣仁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市中心及周边的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家校联系情况的问卷调查,总结出目前学校与家长在沟通交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更新观念,创建良好氛围、提高效能,完善家校联系工作、提升素质,加强家长教育知识普及、开展活动,丰富家校联系的形式等四条有效建议,力求能对各学校提高家校联系的效能一些启发。
关键词 家校联系;道德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30-01
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环境等。内外因的和谐是促进孩子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而外因中,学校与家庭的合力又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动力。现实教育中,学校与家庭的合力作用已越来越受学校与家长重视,但是,仍然不容乐观。家校联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家校联系次数较少,作用面不大,主要集中在部分家长;二是家校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单一;三是家校双方消极参与、实际效能低;四是家校联系工作处于点状式,没有宏观把握和整体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促进家校联系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城中心学校与新城区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相比,家长与学校联系的次数、内容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这与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家长的文化水平较高,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关注度就更高,城乡结合部的家长较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文化水平不高,关注孩子的时间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或是无从下手,导致家长对家校联系工作的消极参与,降低了家校联系的效能。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或家长,都应当重新认识新形式下的“家校联系”,改变“家校联系就是老师向家长的告状”这一认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学校要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调动家长的合作积极性。
(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方面:必须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克服消极态度,提高对家校联系的认识水平。教师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
(二)家长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校联系工作和教育工作,虚心接受学校组织的家长教育知识培训。除了积极配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可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
二、提高效能,完善家校联系工作
以学校为主阵地,做好三“保障”,提高家校联系的效能。第一,制度保障。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邀请家长共同制定家校联系工作制度,统一认识,明确分工与合作,确保家校联系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第二,物质保障。政府和学校都应加大对家校联系工作的投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为有效的家校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组织保障。学校应当有较完备的家校联系工作的组织体系,如相应领导小组的组建,形成“学校-年段-班级”网状的组织机构,使家校联系工作有组织、有规划。
三、提升素质,加强家长教育知识普及
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召开家长教育知识培训,以授课的方式或是发放教育指导读物的形式,为家长提供有利于促进家校联系与合作的教育资源,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协助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家长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与道德素质。(2)改变自身不利于孩子发展和家庭和睦的个性特征,提升和完善自身人格。(3)积极参与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优良家风家训践行活动,促进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
四、开展活动,丰富家校联系的形式
有效的家校联系需要家校双方进行频繁而真诚的交流沟通。调查发现,现今网络时代小学家校联系的方式较之以前,形式上更丰富,但沟通的内容还是较单一。加上由于家校联系的活动缺乏整体的策划组织,随意性与盲目性很强。家校联系的内容主体集中在学习和纪律行为方面,较少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家校联系工作不是老师与家长打个电话或是见面聊几句这么简单。它的形式是多样的,功能是丰富的。学校应当在开学初制定家校联系的计划,整体规划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家校联系工作,让家校联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做到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参与面大。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电话、微信、家访等这种一对一式的沟通方式,还可以增加以下形式,如:家校研讨会、家长读书沙龙、家长座谈会、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等,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家长参与家校联系的主动性,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家校双方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家校联系工作,开拓创新,探索新形式下家校联系的形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献:
[1]冯帮.关于小学家校联系现状的调查报告[J].教育论坛,2012(11).
[2]方三慧.如何做好家校联系[J].教育与管理,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