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光溢彩 宫廷新宠

2018-04-04陈晨

中国收藏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色器型时期

陈晨

清代开创了中国古代玻璃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其花色品种繁多,超过了以往历代生产的总和。这得益于其借鉴外来领先高超的工艺技术,真正体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业治国策略。

康熙时期,玻璃器在西方传教士的督导下,一改前朝玻璃制品的时代风格,艺术成就突出开创了套料玻璃制品,并使清宫玻璃厂单色玻璃器的制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先后共创烧了单色玻璃器、珐琅彩玻璃器、套玻璃器、刻花玻璃器、洒金玻璃器等新品种。器型上摒弃了唐宋以来的薄胎玻璃瓶、杯、碗的造型,借鉴了精品玉器、瓷器等其他艺术品的优秀器型,创制出全新的玻璃型制,如水丞、鱼缸、笔筒等,形成了康熙时代玻璃器“色彩丰富,色泽纯正,艳而不丽”的艺术风格,为清宫玻璃生产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令人眼前一亮。

造办处玻璃厂是清代最大官作,制造的所有玻璃器皆为内廷用品。玻璃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雍正时期主要还是制作和生产供应皇室成员享用,或定制馈赠赏赐的玻璃器皿。雍正帝为了玻璃厂的发展,不惜将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迁址到圆明园六所,从而确保了玻璃制造业继承了康熙时期的工艺传统。又在单色玻璃品种开发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玻璃器的颜色品种达30多个,同时也形成了雍正时期玻璃制造工艺“简约而不简单”的特色。其中单色玻璃是雍正时期制作最多,器型最为丰富的主导产品,它的质地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即视觉上的半透明与透明两种。

清代玻璃业经历了早期的复兴与繁荣,至乾隆到嘉庆前期的极盛期。乾隆时期及嘉庆初年,手工业方面尤其是制瓷业、制玉业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无论数量、质量、品种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此时玻璃业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有“第一官窑”美誉的玻璃厂又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新篇章。

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在“洋为中用,古為今用”的产业理念下,推动了玻璃业与其他同期门类艺术品协同发展。乾隆时期的玻璃业,一是继续大胆聘请西方玻璃制作师在玻璃厂担任要职,使得玻璃厂的产品制作大胆借鉴西方玻璃的尖端技术;二是吸收西方雕花琢磨的方法和传统琢玉工艺;三是首创套色搅丝复杂工艺烧出新品种;四是引用金胶体颗粒着色的金红玻璃新品种开发,形成了清中期以后的洒金系列国产品种;五是改进了烧造玻璃窑火由焦炭变为木材;六是玻璃厂的工匠已经系统的掌握和传承了外来技术,为山东博山、江苏苏州、广东广州等地民间玻璃作坊输送了技术骨干人才,推动了全国玻璃制造技术的革新和普及发展。其中最杰出贡献是改进了配方的化学成分,在配方中采用加入硼砂和砒霜的西洋技术,使玻璃器耐热膨胀能力增强,从而解决了阻碍中国玻璃器2000多年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推动了清代民间玻璃业配方的改良,真正达到了色泽纯净的艺术效果。

乾隆时期的玻璃器过于追求“华丽繁缛”,几乎在每件玻璃器上都有过分追求奢侈浮华的特点,追逐太平盛世的吉祥纹饰层出不穷,做工不惜成本极端精细,与同时期青花瓷等其他门类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体现了贪图享受的宫廷之风。天津博物馆藏有一幅清代宫廷画家冷枚创作的《春闺倦读图》,描绘了一身着长裙的仕女,发髻高挽,一手支颐,一手持书,侧身倚桌案而立。其神态文静闲适中略带倦意,大家闺秀清闲寂寞的生活,刻画得细致入微。画面右后方的盆架上放置着许多器皿,其中就有一件玻璃花瓶。青绿色的透明胎体,表面上贴塑着许多花卉纹饰,立体感十分强烈,符合这个时代“华丽繁缛”的审美特色。

清朝中晚期,玻璃业的生产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经历了朝廷政治腐败、外强入侵、国民经济急剧衰退的影响,民间玻璃业也一蹶不振,只有清宫玻璃厂尚在维持,但也只是在春秋两季烧造皇家制度所规定的必要活计。据载,工匠仅有两名,产品为规定的301件。此时玻璃制品多拙劣、粗糙、器型不方不圆,款识潦草没有章法。

总之,清代玻璃器是我国艺术品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自成体系的门类,它是数千年中国传统的玻璃技术与外来技术的艺术组合体,创造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品种,开创了从西周到元明个朝代都没有实现的伟业,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足以让后人倍加珍爱。

猜你喜欢

单色器型时期
慕古而怀今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线描画
彩妆去寻找春天
小羊首圆炉
单色实地印刷品颜色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