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辗转”考

2018-04-04

关键词:大字典辞书大词典

岳 海 燕

(山西大学 文学院,太原 030006)

一、历代关于“辗转”的解释

“辗转”一词,现代汉语多作为连绵词来解释,主要是由于“辗”单用无义,《现代汉语词典》“辗”不单释,见于“辗转”“辗转反侧”条。但作为连绵词解释又颇多争议,该词始见于《诗经·周南·关雎》。作为儒家经书的开篇,《关雎》的地位极为重要,因而历代对“辗转”的注释颇多,且注释时多为“辗”“转”分释,但关于“辗”的意义,同样由于后来不再单用,历来的解释其实并未彻底落实。

《诗经》“辗转”字最初当作“展转”。《经典释文》:“辗,本亦作展”[1]二七四;陈奂《诗毛氏传疏》:“辗,本亦作展。吕忱从车展,则‘辗’始见于吕忱《字林》,古作‘展’必矣”[2]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瑞辰按:‘辗’字始见《字林》,《说文》惟曰‘展,转也。从尸, 省聲。’[3]三四”

最早对“辗转”之“辗”直接进行注解的是郑笺所释“卧而不周曰辗”[1]。但“卧而不周”相对费解。

孔颖达《正义》认为“转”与“辗”同义,证据是“反”与“侧”同义。“反侧既为一,则辗转亦为一,俱为卧而不周矣”[1]。孔疏未在“周”上多作解释,但仔细玩味其所说的“《书传》曰‘帝犹反侧,晨兴’,则反侧亦卧而不正也”“反侧犹反覆,辗转犹婉转,俱是回动”[1],可知孔疏认为“辗”“转”同义,都是转动之义。孔疏应受到《说文》的影响,“辗”字《说文》未收,《说文·尸部》:“展,转也。”[4]一七四由于《说文》的影响,孔疏的强化,“辗(展)转”之“辗(展)” 释为“转”成为历代注释的主流意见。如陈奂《诗毛氏传疏》:“展与转同义,展转又与反侧同义。[2]”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均引《说文》并认同此注法。今人注也多将“辗转”看作同义连用,如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辗就是转。[5]4”王延海先生《诗经今注今译》:“辗转,同‘展转’,转动也,此指翻身。按《说文》‘展,转也。’”[6]5

朱熹《诗集传》对“辗转反侧”四字进行了分别细致的解释:“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者,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7]3朱注综合了《说文》与郑笺的解释,一方面,以“辗”为“转”,但又将二者区别开,以郑玄“卧而不周”的“周”作旋转一周讲。

依以上诸家注释,将“辗”作“转”讲,对于整句话、整首诗的意义来说是顺的,但就单个词“辗(展)”看,除了“辗转(展转)”这个语境,很难找到可以用“转”来解释的其他语境。

二、“辗转”之“辗”考证

再确认一下郑笺,要理解郑笺关于“辗”的注释,就涉及到“卧而不周”之“周”的意义。“周”有环绕之义,《左传·成公二年》“逐之,三周华不注”,指绕着华不注山追逐了三周。《楚辞·九歌》“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指水在堂下环绕流动,“周”传达的环绕的特点是动态的,是一种旋转,故后又产生“週”的字形。“卧而不周”或为躺着但是不旋转,恐怕强调的点并不在旋转多少度,而只是旋转。这样,郑玄所注释“辗”与“转”并非孔疏所谓的“辗转亦为一”,而是“辗”“转”不相同。另外,孔疏是通过“反”“侧”为一来旁证“辗”“转”为一的,事实上,“反”“侧”也并不为一,“反”字《说文·又部》训为“覆也”,小徐本从字形出发,进一步认为“反,反手也”,“反”是从正面翻到相反面之义,涉及到躺在床上的动作,应是俯身而卧。“侧”当为“仄”的借字,《说文》“侧”下段注对两个字的辨析非常清楚:“不正曰仄,不中曰侧。二义有别,而经传多通用,如‘反侧’当为‘反仄’。仄者,未全反也。”[8]三七三“反侧”之侧,应是侧身而卧。孔疏的旁证站不住脚,相反,从“反”“侧”有区别来看,进一步证明“辗”和“转”也是有区别的。《诗集传》看到了“辗、转、反、侧”四者各别,但对郑笺中“周”的理解比较拘泥。如果对“周”的理解不强调旋转角度,而当旋转这一动态理解,那么郑笺所谓“卧而不周”恰恰是不转动。

“辗转”后来之所以难以分开解释,就在于“辗”字受到“转”的影响,类化加了偏旁“车”,使用语境少了,意义难明。而还原到“展”,就是一个常见词,完全有独立意义。

“展”字甲骨文、金文中未见,《说文》收录,《说文·尸部》:“展,转也。从尸, 省声。”从先秦文献用例来看,“展”未见有作“转”义使用的,许慎的解释,显然还是受了《诗经》中“展转”的影响。 “展”字从尸,段注解释其构形意图为“展布四体之意”。《说文·尸部》:“尸,陈也。象卧之形。” 段注解释无误,“展布四体”不仅仅是其造意,也应当是“展”的实际意义,如《左传·定公四年》:“臣展四体以率旧职,犹惧不给而烦刑书。”《庄子·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展”都用本义,表示肢体的舒展。《广雅·释诂四》:“展,舒也。”“舒”和一般的伸展不同,是指通过伸展而舒适,应该也指身体的伸展,《广雅》收录的是本义。《说文·大部》“奄”下旁注:“申,展也”,此旁注显示了“展”的常用义是伸展,也是伸展四肢意义的泛化。舒展四肢之外,“展”在先秦文献中还常指陈列、展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仪礼·聘礼》:“及郊,又展如初。及馆,展币于贾人之馆,如初。”这一意义和舒展是相通的,陈列必须展开。“展”加偏旁“车”是受“转”的影响,与现代汉语中表示车碾压的“辗”为同形字,表示碾压用的“辗”另有异体字“碾”,文献中常用“碾”而少用“辗”。“碾”的词义是碾压,但被碾压过的物体往往会被压平、伸展,与“展”的词义特征相同。同源系统中另有“ 马 展”,“ 马 展”字《说文》大徐本未见,段注本据《艺文类聚》引文补出。《说文》(段注本):“ 马 展,马转卧土中也。”《玉篇》注同段注本《说文》。《广韵·线韵》:“ 马 展,马土浴。”《韩诗外传》:“其马佚而 马 展吾园而食吾葵。”“ 马 展”是古人为骡马打滚而造的词,打滚是骡马类动物的习性,马劳作后,往往通过打滚的方式缓解疲劳、驱除蚊蝇。打滚有翻转的动作,故而“ 马 展”也被用来佐证“展”有“转”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马之转卧曰 马 展,犹人之转卧曰展矣。”但实际上,打滚和舒展是相连续的两个动作,打滚也是马四肢的舒展运动,马在站立时四肢支撑身体,打滚是放松、伸展四肢,也与“展”的舒展义相通,则“展”为人展布四肢,“ 马 展”为马展布四肢。从“展”的词义系统来看,本义“伸展四肢”用来解释“展转”从词义、字义、句意都是切合的。

关于“辗转”之“辗”,清代人表述最准确的是段玉裁,《说文》“展”下段注“未转而将转也”,明确地说“展”是“未转”,而“将转”充分说明了与“转”连用时的语境义。段注所训之义是正确的,但其所用的训释语仍然围绕“转”,一方面说明段注未能完全摆脱《说文》训释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舒展与转动两个动作的相连贯性,要想清晰分辨“展”“转”确实不易。

综上,笔者认为,“辗转反侧”一语表述的是在床上滚动难眠之意,但具体到每个词,其实各有不同意义,是人躺在床上的四种状态,仰卧而伸展、转动、俯卧、侧身。如此,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先秦文献中“展”和“辗”除了本语境之外,再无其他地方可释为“转动”义。

三、关于权威辞书中“展”的释义考证

之所以限定“展”和“辗”无“转动”义的语境是在先秦文献,是因为现在通用的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字典》(下文简称《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下文简称《大词典》)在词头“展”下所列的第一个义项都是“转动”义且列有例证。其实,对其例证细加分析,在该语境下“展”的“转动”义尚需推敲,但出于谨慎,暂作如上限定。下对两部辞书的相关释义进行讨论。

《大字典》“展”下所列第一个义项为“转动;翻转”,所用例证如下:《说文·尸部》:“展,转也。”《世说新语·德行》:“(陈)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西游记》第一百回:“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皮毛。”《红楼梦》第七十回:“展眼已是夏末秋初。”[9]409

《大词典》“展”下所列第一个义项为“转;转动”,所用例证如下:《西游记》第一百回:“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皮毛。”清朱彝尊《瑶花·午梦》词:“翡帷翠屋,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并专门注明“参见‘展转’”。[10]42

应该说,两部辞书这个义项的设置是受了《说文》的影响,从例证来看,都出自中古汉语及近代汉语,其意义尚需商榷。

《大字典》所列《世说新语·德行》“未展归家”之例,当是理解为“没有回转家中”。从原文语境来看,这一句话是陈遗要为母亲带焦饭回家,没有来得及回去,就去从军了。《世说新语词典》释此处“展”为“及”,“未展”为“没有来得及”。该解释更切合上下文。“未展”及相类的“不展”恐为中古时期口语,在中古时期的文献中并非偶见,如任昉《奏弹刘整》:“经十二日,整便责范米六斗哺食。米未展送,忽至户前,隔箔攘拳大骂,突进房中,屏风上取车帷准米去。”其“未展”用法与《世说新语》同,也是表示没有来得及。《南齐书·王俭列传》:“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不展救护”也表示来不及救护。《大字典》将“未展归家”例置于“转动;翻转”义项下并不准确,《大词典》未采用该例。

《大字典》所列的第二个例证是《西游记》“那马打个展身”,此处“展”当即为前文讨论的“ 马 展”,虽有转的动作,但也是马肢体的伸展,此例《大词典》亦同。

《大字典》所列第三个例证为《红楼梦》“展眼已是夏末秋初”,“展眼”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在近代汉语中是常用词。因为有“转眼”一语表示时间之迅速,“展眼”与“转眼”为同义词,则“展眼”之“展”等同与“转”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究其实,“转眼”表示转动眼珠,如《游仙窟》:“当此之时,气便欲绝,不觉转眼,时复偷看十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正吃之间,只见那边窗里一个女子掩着半窗,对着闻俊卿不转眼的看。”由于转动眼珠是一下子的、极其迅捷的动作,故用来形容时间的迅速。“展眼”表示把眼睛大睁开张望,如《施公案》第四九一回:“自己将长衣掀着,两脚踏着实地,一个箭步蹿上墙头,展眼向里面看去。”峻青《马石山上》:“ 宫班长没有回答,默默地抬起了头,展眼向四处望去。”且“展眼”往往与“舒眉”组合,如《王粲登楼》“空学成补天才却无度饥寒计,几曾道展眼舒眉”,也说明“展眼”中“展”为舒展义,和“转眼”意义有别。但由于舒展、睁大眼睛也是极短暂的时间就可完成的,故也用来表示时间的迅速。因而,“展眼”“转眼”虽然引申之义相同,但不可具体用“转”来解释“展”。

《大词典》还列有朱彝尊《瑶花·午梦》词:“翡帷翠屋,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该词条的编撰者应是认为“展忘却”为“转而忘却”之义,但考察全词,恐《大词典》对该词的断句有误。吴肃森先生编校《曝书亭词》收录该词,原文为“日长院宇,针绣慵拈,况倚阑无绪。翡帷翠幄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芳魂摇漾,渐听不分明莺语……”[11]135,根据《瑶花》格律,吴校本应该是正确的。比较周密《瑶花慢》“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该词的断法同吴校本。这样,“展”字上属,不与“忘却”相承,则释为“转;转动”就失去了语境依托,需要重新考量了。而依吴校本断句,联系全词所描述的午睡的内容,“翡帷翠幄看尽展”似在表述临睡之前将帷幄展开,则“展”释为“张开,展开”义亦妥。《大词典》在两个例证后注明“参见‘展转’”,实际上点明了“展”字训为“转”并列为第一义项的原因。

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撰都以庞大的语料库作支撑,但除《诗经》“辗转”一语外,整个上古汉语竟未找到“展”训“转”的例子,而所举的中古汉语与近代汉语的例子也不禁推敲,只能说明“展”并不具有“转”义,“展”训“转”皆是受《诗经》“辗转”及《说文》“展,转也”的训释而来的。两部辞书的第一义项的列举需要再慎重考证。

参考文献:

[1]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3]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 (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 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 王延海.诗经今注今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7] (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版)[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

[10]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11] (清)朱彝尊撰,吴肃森编校.曝书亭词[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大字典辞书大词典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字典·广部》疑难字考释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籀文隶定字考察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