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04-04陈成万明宝
陈成,万明宝
(徽省蚌埠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安徽蚌埠 233000)
小儿遗尿又被称为夜尿症,在小儿群体中发生率较高,一般情况下指在3周岁后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小便自遗的症状。肺脾气虚、肾其不足、下元虚冷均是其主要致病因素[1]。若在发病后未予以及时、有效治疗,对患儿身心健康及后续生长发育均具有不良影响。针灸联合捏脊疗法对人体膀胱功能具有一定控制及调节作用,可有效约束水道、控制膀胱,进一步改善患儿临床遗尿症状[2]。故而实施安全且科学的治疗对促进小儿遗尿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中抽选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予以治疗的86例小儿遗尿患儿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分析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该院予以治疗的小儿遗尿患儿8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探析组(n=44)及参照组(n=42)。其中探析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32±2.41)岁;参照组男 25例,女 17例,年龄4~11 岁,平均年龄(6.34±2.50)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比较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单纯针灸治疗,选取患儿百会、肾俞、中极、关元、膀胱俞、印堂、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于实际针灸前,告知患儿将小便排空,并蘸取浓度为75%的酒精对穴位进行有效消毒,并使用1.5 mm针灸刺入穴位,需注意避开患儿动脉。与印堂、百会处作静置留针,于膀胱俞、肾俞处加强针感,于中极、关元处使针感传导至前阴处,三阴交、足三里处留针时间不少于20 min。在针灸完成后进行艾灸熏烤处理,艾灸时间不少于5 min。
探析组实施针灸配合捏脊治疗,针灸方式同参照组,患者取俯卧位,双臂置于其身体两侧,使下肢伸直。轻柔患儿背部肌肉,后使用双手食指及拇指将其皮肤捏起,沿着督脉向上提起。捏脊时间:1次/d,1疗程为6次。治疗期间患儿摄入饮食应以流食为主,并减少饮水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情况。指标注意含括显效、好转、无效三项指标,其中显效为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过治疗后随访显示无遗尿现象发生;好转为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经过治疗后随访夜间遗尿次数显著减少;无效为患儿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经回访调查患儿治疗后复发例数,并同步记录,便于后续分析研究。
1.4 统计方法
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情况
探析组,显效20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有效42例,占总比95.45%;参照组,显效14例、好转19例、无效9例, 有效33例, 占总比78.57%;(χ2=5.491,P=0.019),经过组间比较显示探析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复发情况
探析组(n=44),复发人数 3例,占总比 6.82%;参照组(n=42),复发人数10例,占总比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5,P=0.028),经过组间比较显示探析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遗尿属于小儿群体中病发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且该疾病具有发作频次高、不易治愈等特征[3]。现代医学认为小儿遗尿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所致。而中医认为尿液是否能够顺利、正常排泄与三焦、膀胱等组织器官功能是否健全具有密切关联。据《类证治裁·遗溺》中记载:“其膀胱出溺者,三焦之气化耳。”同时下焦能够有效通调水道,疏通膀胱;中焦可保障患者机体水液能够正常排除;故而三焦主要与脾、肺、肾具有重要关联。有上述可知造成遗尿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患儿脾、肺、肾处于气虚状态,同时 伴随营养不良以及疾后并发症等。如肾组织处于气虚状态,造成下元不固,进而会引发膀胱尿量控制能力减弱。所以,对遗尿患儿实施安全、合理的治疗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保障其治疗效果。同时治疗患儿应以清热补气、温肾固涩为主要原则[4]。小儿遗尿以现阶段治疗而言,单纯应用针灸治疗其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若配合捏脊治疗能够显著明确疗效,改善疾病基本症状。同时其具有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等优点,对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遗尿多发于患儿熟睡时,而印堂穴及百会穴的有效配伍能够醒脑开窍,可避免患儿睡眠过于深沉,且针灸刺激对大脑排尿中枢控制膀胱排尿具有重要作用。中极属于膀胱募穴,对该处施以刺激可对膀胱造成振备作用。而关元属于小肠募穴,有效与肾俞配合可达到温补下元、培育固本的作用。太渊属于肺经输土穴,具有补益肺气的作用。山阴交能够有效调和人体脾、肾,与足三里针刺有效配合可对人体产生益气健脾的效果。同时在针灸后加以艾草熏烤,可保障针灸临床疗效,使其达到温阳固脱、安神镇惊的作用[5]。同步配合捏脊治疗对患儿脏腑器官组织具有恢复效果,捏脊手法可补气理血,其对患儿肺腑具有调节作用,同时可通经络、行气血、调阴阳等效果。通过对患儿脊柱实施捏脊疗法,能够有效恢复器官组织功能,在增强其体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从根本上对膀胱起到控制作用,同时对水道进行约束,产生遗尿治疗效果。故而针灸联合捏脊疗法可从根本上改善膀胱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小儿遗尿的目的。同时该治疗方式具有无不良反应、无创伤等优点,治疗安全性较高[6]。且在实际治疗时间段内治疗人员应嘱咐患儿家属日常注意事项,如睡前不摄入流质食物,减少饮水量,进一步控制膀胱储存尿量。并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参与治疗。同时家属应注意帮助患儿养成夜间定时排尿的良好习惯。该研究中探析组患儿应用针灸配合捏脊治疗相较于参照组应用单纯针灸治疗优势明显,对患儿夜间排尿具有有效控制作用,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针灸配合捏脊疗法应用于小儿遗尿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小儿膀胱功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再复发率,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