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
2018-04-04陶仕坤
陶仕坤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人民医院,云南普洱 666400)
跟骨骨折通常是受到强大的外力引起,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普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但是经常出现钢板断裂、松动、位移等情况,使得患者跟骨骨折复位受到影响,给患者预后造成严重的后遗症[1]。鉴于此,该研究以该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1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对5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解剖锁定干板进行治疗,并与普通钢板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接收的跟骨骨折患者中,抽取11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8例。对照组中,男38 例,女 20 例,年龄 19~55 岁,平均年龄(37.0±18.0)岁。观察组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7.5±18.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进行轴位X线和CT扫描检查,确认跟骨骨折部位详细情况,对患处进行常规消毒、消肿等治疗后,待血肿消退后,分别采用普通钢板和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麻醉师实施硬膜外麻醉,由相同的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和手术治疗。闭口缝合后,两组均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及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术后创面感染。对照组应用普通钢板治疗,指导患者侧卧,患侧暴露在上方,于跟骨外侧开口,将跟骨普通钢板植入到合适的位置与外侧皮质贴合并固定。
观察组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指导患者侧卧,患侧暴露在上方,使用气囊止血带进行止血,麻醉起效后于跟骨外侧根据骨折程度行“L”型切口,深度直达骨膜,将骨表面皮质分离,同时注意肌腱和局部神经损伤,暴露骨折部位后开始实施骨折复位操作,于骰骨、距骨颈以及外踝尖端处分别置入1.5~2.0 mm克氏针,保护掀开的皮瓣扩大手术视野。将塌陷关节面和距下关节面复位对合并根据骨质缺损情况采用人工置骨或自体骨,并以距骨下关节面作为模板,采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插于跟骨和跟腱处,使用嵌打器对跟骨外侧壁进行挤压,将跟骨内翻增宽畸形进行复位后将解剖锁定干板植入,在C型臂X线光机观察下将解剖锁定钢板位置调整合适,骨折复位满意之后固定以及清洗缝合。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Gissane角 (正常角度120~145°和Bohler角(正常角度 25°~40°)恢复情况。观察术后一周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再次骨折、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发生率。以及两组以及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并统计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分别用百率和(±s)表示,若统计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Gissane角、Bohler角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Gissane角分别为:(102.37±12.41)、 (101.78±13.28),Bohler 角 分 别 为 : (8.01±4.22)、(8.13±4.05),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采用不同钢板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Gissane角恢复情况分别为 :(149.11±1.37)、(132.4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24,P=0.000);Bohler角恢复情况分别为:(46.88±1.51)、(31.13±1.12),t=63.801,P=0.000;对照组术前术后Gissane角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10,P=0.000);Bohler角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47,P=0.000);观察组术前术后Gissane角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75,P=0.000);Bohler角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85,P=0.000);由此可见,术后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均有所改变,观察组Gissane角、Bohler角在正常范围内,但对照组Gissane角、Bohler角均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存在过度校正的情况,观察组Gissane角、Bohler角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为:再次骨折8例、切口感染11例、螺钉松动13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5.17%(32/58例);观察组再次骨折3例、切口感染7例、螺钉松动1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97%(11/58例)。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97%显著低于对照组55.17%;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87,P=0.000<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48±21.65)min、(98.51±22.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3,P=0.089);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45±27.69)mL、(125.67±26.44)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P=0.252);由此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的跗骨形状不规则,位于人体足后,是人们常说的脚后跟,分别和骰骨、距骨相连,承担了人体大部分的重力,通常是受到强大的外力引起,大多发生于成年人,通常由于受到挤压、坠落摔伤等所致,主要表现为跟骨压痛、肿胀、足跟不能着地等,属于跟腱撕脱骨折,是由于骨折而引起关节面出现严重塌陷,若治疗不当会使患者关节面出现不平整、跟骨Bohlers、Gissane、股宽度等出现不正常恢复,从而引起患者踝关节、跟部等出现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2]。由于跟骨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患者在受伤后软组织覆盖质量较差,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普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但是常常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位移等情况,使得患者跟骨骨折复位受到影响,给患者预后造成严重的后遗症[3]。
解剖锁定钢板是近年来新型的钢板,其具有普通钢板的支架功能,但其固定、稳定性等则更多的是依靠螺钉与锁定钢板之间形成的锁定机制功能,可有效缓解创面的缝合张力,保护切口以及局部血液循环和供应,从而促进预后[4]。王卫[5]等人在研究中分析了跟骨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发现解剖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符合跟骨部位生物力学特点,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王若阔[6]在研究中对治疗患者跟骨骨折应用了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发现解剖锁定钢板采用加压固定原理可减少对骨折处周围软组织的伤害和摩擦,操作简单,可有效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手术时间。该研究中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虽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和普通钢板无显著差异,术后观察组Gissane角、Bohler角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Gissane角、Bohler角均明显超过正常范围,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这在汤文杰[7]研究中也得到了了证实。由于解剖锁定钢板可以根据患者跟骨不同的解剖结构进行任意塑形于剪裁,从而达到紧密贴合于患者跟骨的效果,降低对患处附近的软组织的摩擦和损伤,锁定固定方式对跟骨形态、复位的维持更加稳定,有较强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同时手术的切口较普通钢板要小,能够促进患者跟骨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治疗能够有效促者Gissane角、Bohler角恢复,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