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根管治疗后疾病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2018-04-04何庆银杜丽娟王伟萍
何庆银,杜丽娟,王伟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佛山市口腔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现代医学逐渐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方向发展,要求医生不仅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而且需对其进行人文关怀。随着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临床发现因牙科焦虑症而拒绝或中断治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对这部分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索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方法,进行舒适化的根管再治疗,这对缓解医患关系、提高根管再治疗病例的成功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探讨心理干预对根管治疗后疾病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佛山市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本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患者,年龄18~65岁,经X光片检查患牙存在根管治疗后疾病,临床检查有保留价值,医患沟通无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史,经知情同意后采用改良Coach’s牙科焦虑量表(dental anxiety scale,DAS)[1]进行问卷调查,DAS得分≥13的患者280名纳入研究。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1 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点、主诉牙既往治疗的医院及就诊时患牙有无疼痛。
1.1.2 改良DAS量表
该良表共有以下4个问题。
(1)假如你明天必须去看牙,你的感觉如何?
(2)当你坐在候诊室等候就诊时,你的感觉如何?
(3)当你坐在牙椅上等候,看到牙医拿牙钻准备钻牙时,你的感觉如何?
(4)当你坐在牙椅上等候根管治疗,而医生拿出将要使用的针锉时,你感觉如何?
每个问题均采用共同的选项得分:1)轻松得1分;2)有点不安得2分;3)紧张得3分;4)焦虑得4分;5)因为焦虑而出汗或几乎感到身体不舒服得5分。
1.1.3 焦虑的原因
导致患者焦虑的原因为:主诉牙治疗经历、其他牙的治疗经历、媒体网络的负面宣传、牙科器械材料的恐惧、害怕疼痛、担心医生技术不好、担心治疗预后不好、担心交叉感染、口腔治疗环境不好及费用过高等。
1.2 方法
按就诊顺序将牙科焦虑症患者分成两组纳入研究,排序为单号的列入常规治疗组,排序为双号的列为心理干预组。
1.2.1 常规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治疗前简单向患者交代患牙的情况、预后、治疗疗程、费用及可能并发症等,签订根管再治疗知情同意书,进行治疗,术后常规交代医嘱,不进行电话回访。
1.2.2 心理干预组
心理干预组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均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1)治疗前。治疗前了解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改变或影响其已有的认知思维模式,告知患者所患疾病是可治的,采用宣传页、根管模型及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告知患牙情况、根管再治疗所需的仪器设备及治疗的过程,同时展示设备技术力量及既往治疗的成功率,从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消除顾虑,正确认识所患疾病并积极应对,鼓励患者参与到自己的心理干预之中,改善不良行为和情绪,并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进行治疗。
(2)治疗中。治疗过程中积极观察患者的变化,用暗示疗法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治疗过程中患者若有疑问时医护人员应及时暂停治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直至患者完全理解,鼓励患者树立对治疗和医护人员的信心。
(3)治疗后。患者需治疗数次,每次治疗后次日医生均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患者有无术后疼痛、肿胀及充填材料有无脱落等情况,并对出现术后患牙不适或心理不适的患者进行相关指导。
两组患者末次治疗前再次采用改良DAS测评患者的焦虑程度。
1.3 资料统计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以及末次就诊的DAS量表得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常规组。常规组首次治疗前DAS分值为15.00±1.85,末次治疗前DAS分值为14.64±2.30,配对t检验结果p>0.05,表明首次治疗与末次治疗分值无统计学差异。
(2)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组首次治疗前DAS分值为15.09±1.88,末次治疗前DAS分值为10.95±2.16,配对t检验结果p<0.05,末次治疗前分值低于首次治疗前分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根管治疗后的患牙仍存在失败的可能,这部分病例需要通过根管再治疗才能得以保留。随着根管治疗的普及,临床发现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患者也逐年增加,一般这部分患者治疗的期望值较高,部分患者因焦虑拒绝治疗或中途退出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无法保留患牙。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又称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的紧张、焦虑和害怕,以致推迟、逃避甚至破坏必须的牙科护理和治疗,不但损害了患者自身健康,也恶化了医患关系[2-3]。牙科焦虑量表[4]是目前国际上推崇和应用广泛的标准之一,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牙科恐惧程度,其可信度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1]在DAS量表基础上进行修改,对我国DA患者具有较好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文献报道的成人牙科焦虑发病率在40~88%之间[5],本研究在筛查病例时调查了467名根管治疗后疾病患者,其中280名有牙科焦虑症,占约60%,与文献报道的比例基本一致。
为降低患者的牙科焦虑,学者们研究了各种干预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6-7]、口腔健康宣教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干预[8-9]及生物反馈疗法[10]等,均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对牙科焦虑症患者进行焦虑原因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诉牙的治疗经历”(195名,占69.6%)与“害怕疼痛”(167名,占59.6%)占比最大,跟文献报道既往治疗经历会对患者造成长远影响[11]一致。显示患者既往治疗过程复杂、出现疼痛、效果没达到理想状态,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治疗信心,打消顾虑,同时强调根管治疗后疾病的牙齿一般不会疼痛,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2)“费用过高”(150名,占53.6%)是过半患者考虑的问题,患者担心花了较高的价钱治疗“预后不好”(127名,占45.4%)。在医保没有全面覆盖牙科治疗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暂时难以解决。此时需传达给患者设备成本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信息,同时适当降低部分治疗费,让患者心理上更易于接受。
(3)“对牙科器械材料的恐惧”(109名,占38.9%)占比仍较高,由于治疗涉及的器械设备多、局部用药较多及气味较大,因此患者恐惧也较多,需要医生护士默契搭配,使用橡皮障减少冲洗液对口腔的刺激,对其进行心理暗示,深呼吸放松心情,减少恐惧。
(4)“担心医生技术不好”(89名,占31.8%)。因为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慕名而来的,担心技术问题占比没有既往的治疗经历及疼痛高,所以对于这部分焦虑的患者就通过展示技术力量可以给患者治疗信心。
(5)“口腔治疗环境不好”(83名,占29.6%)。在诊室播放轻音乐、种植绿色小植物及调节柔和的灯光,创造温馨的环境,可减少对环境印象的不满。有条件的诊室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或观看3D电影,把患者的注意力从牙科治疗情景中分散开,对轻度或中度牙科焦虑的患者也是有益的[12]。
(6)受“媒体网络的负面宣传”影响(56名,占20%)。患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有些是负面的宣传,对治疗有偏见的患者需要纠正他的错误认识。
(7)“担心交叉感染”(45名,占16.1%)也占一定比例,其做法是在患者治疗前展示无菌器械设备,大部分患者在看到展示我院防护措施后减少了这部分的担心。
(8)“其他牙的治疗经历”(38名,占13.6%)占比较少,患者本次就诊是因为主诉牙的问题而来的,其他牙齿的治疗暂时没有发现问题,或者目前暂不受影响,因此这部分占比不大。
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分析患者焦虑的原因,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表明患者在末次治疗前焦虑水平有明显降低,且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