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歌曲《成都》中窥探流行民谣的编曲特点

2018-04-04何相科

黄河之声 2018年2期
关键词:副歌弦乐编曲

何相科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新民谣’作为一个固有名词来自于2005年河北民谣歌手小河在北京‘798’艺术区策划的一场民谣音乐会,旨在区分于八九十年代的校园民谣——新民谣的创作者们来自各个行业,关注社会不同阶层的生存现状,题材更加广泛,音乐形式更加多样。”[1]“流行民谣”是“新民谣”的一种,因融合了民谣特有的简单、质朴、真诚和现代流行歌曲编曲方面的一些元素而被称之为“流行民谣”。

赵雷的《成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民谣,也是广大听众所熟知的一首歌曲。本文以《成都》为例,探讨流行民谣独特的编曲特点。一般意义上讲,一首完整的现代歌曲作品必须包括歌词、旋律和编曲(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伴奏)。广义上的编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和声编写、器乐编配、录音、混缩、母带处理等等。录音包括录制人声和乐器,乐器音色可以采用软音源和实录两种方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业的音乐人更倾向于采用实录这种更为真实的乐器音色。狭义的编曲仅仅指器乐编配,它是广义编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可以落实到谱面上的部分)。本文只针对流行民谣狭义上的编曲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成都》的器乐编配

《成都》的器乐编配在横向结构上可以分为前奏、主歌副歌(第一轮)、间奏、主歌副歌(第二轮)、尾声五个部分;纵向织体包括低音、中间和声、对位旋律(副旋律)以及打击乐器四个部分,低音部分由吉他、钢琴和电贝司承担,中间和声用到了吉他、钢琴、人声(和音)、弦乐组填充,对位旋律由弦乐组、主音吉他、人声和竹笛担任,打击乐器为套鼓。下面笔者就从横向结构和纵向织体入手,对《成都》的器乐编配进行详细的分析。《成都》的配器参见表一。

表一:《成都》的配器

(一)整体构思

前奏由一把民谣吉他同时演奏旋律和低音奏出第一乐句,第二句加入钢琴充当中间和声。第一轮主歌副歌部分,由于主歌要演唱两段歌词,第一段继续以钢琴和吉他担任和声与低音,从第二段开始加入人声(和音)作为副旋律。间奏可以分为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由弦乐和钢琴演奏旋律,吉他与钢琴充当和声,以吉他和弦的根音作为低音;第二个片段改用竹笛和弦乐演奏旋律,贝斯演奏低音。第二轮主歌副歌在织体上更加的丰富,由吉他、人声、弦乐和竹笛依次演奏(唱)副旋律,吉他、人声、钢琴和弦乐充当中间和声,贝斯演奏低音,并增加套鼓作为打击乐声部。尾声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童声演唱歌曲,吉他和竹笛演奏对位旋律,吉他和弦根音作低音;第二个部分去掉童声并加入钢琴作为填充和声。

(二)具体编配

具体来看《成都》的器乐编配。前奏的旋律取自副歌的前两个平行乐句,织体尤其单薄,仅用一把吉他独奏引出歌曲,并且是以演奏旋律为主,伴之以和弦的根音作为简单的低音进行,到第二乐句加入钢琴以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相结合的形式作为填充和声,使音响稍有丰富。吉他在副歌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装饰性的变奏,用到了滑音、击弦、勾弦以及琶音等技巧,即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又烘托了副歌主题。谱例1:

第一轮主歌与副歌的编配按织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主+主副,但整体上还是延续了前奏第二乐句的器乐配置,继续以钢琴和吉他作为填充和声与低音。主歌由于有两段歌词,在演唱上做了一次反复,第一次仅有和声与低音声部,采用吉他分解和弦加钢琴柱式和弦的形式(见谱例2);反复时加入了男女声和唱作为对位旋律,钢琴在柱式和弦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装饰性旋律(见谱例3)。

间奏同样按织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弦乐演奏悠长的旋律,钢琴则在弦乐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装饰性的变化,显得更为活跃,吉他依然是按分解和弦的形式承担低音与填充和声的任务。第二部分织体加厚,电贝司的加入使得低音更加的饱满浑厚,吉他分解和弦与钢琴半分解的形式作为填充和声,竹笛与弦乐同时演奏相同的旋律。间奏的两个部分很好的起到了承前与启后的作用,将前面相对平淡的情绪推向了更加热烈激动的气氛。

谱例2:

谱例3:

第二轮主歌与副歌整体上看来是全曲最富有动力的部分,套鼓的加入给音乐增添了更多的动力,加上贝斯演奏的浑厚低音,使音乐既富有节奏感有充满了力度。除此以外,主歌与副歌的编配还是有差异的,副歌在乐器配置上更加丰富,音响更为饱满。主歌的中间声部依然用民谣吉他和钢琴填充,而高声部的副旋律则先后采用了古典吉他和人声来演奏(唱)。副歌反复了一次,将前面出现过的乐器几乎全部用上。第一遍的副旋律以弦乐为主,中间声部以民谣吉他和钢琴为主,人声和古典吉他在副旋律和中间声部切换;第二遍加入童声合唱与歌手一起演唱歌曲,竹笛作为主要的乐器演奏副旋律,弦乐退居到填充和声的位置与钢琴和吉他一起作为背景。

尾声的旋律和前奏一样选自副歌的前两个平行乐句,但长度是前奏的两倍,实际上是将其反复了一次。与前奏相比,尾声的吉他编配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只重复了一遍。第一个片段由单独的童声演唱歌曲,笛子吹奏的几个简单音符充当对位旋律;第二个片段去掉童声,加入钢琴演奏装饰性的旋律,最后与吉他演奏的琶音和笛子的长音一同结束歌曲。

二、流行民谣的编曲特点

如前所述,流行民谣是融合了民谣与流行歌曲的某些特征而产生的一种新民谣音乐,这种“融合”在编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民谣音乐的编曲通常不会很复杂,用到的乐器也不会太多,原声木吉他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乐器,此外常用的还有口琴、手风琴以及类似非洲鼓这种简单的打击乐器。而流行歌曲的编曲与之相较而言复杂很多,用到的乐器也较多,最具标志性的四件乐器是弦乐、钢琴、电贝斯和套鼓,但可以根据需要去掉或加入某种乃至多种乐器,此外,人声(和音)在流行歌曲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流行民谣编曲之民谣特征

在《成都》的器乐编配中,原声木吉他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前奏、尾声还是歌曲的主体部分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并且在前奏、尾声以及第一轮主歌副歌时,原声木吉他在编曲中是作为最主要的乐器。原声木吉他是民谣的标志性乐器,因此,流行民谣编曲的一个民谣特征就是:原声木吉他在编曲用到的所有乐器音色中占很大比重,且通常会有一个部分是以木吉他独奏或作为唯一的伴奏乐器。从《成都》的编曲中还可以看出以下民谣特征:木吉他最常用的是分解和弦的形式;歌曲的和声以调内三和弦为主,偶尔会用到七和弦、九和弦以及挂留和弦等;编曲中很少有复杂、快速、激烈的节奏,各种乐器的编配主要运用节奏的基本划分,舒缓、均分的节奏居多。

(二)流行民谣编曲之流行歌曲特征

从《成都》的器乐编配中可以看到,吉他和钢琴几乎从头至尾贯穿整首歌曲,弦乐、竹笛和贝斯则是从间奏时才加入的,而套鼓更是到了第二轮主歌时才加入,尾声仅在钢琴和吉他的基础上多加了支竹笛,此外,在歌曲中还多处用到人声(和音)。由此便可以看出流行民谣所吸收的现代流行歌曲编曲的三个形式上的特征:首先,这样的乐器编配呈现的是乐器种类由少逐渐增多,最后减少的特点;其次,弦乐、钢琴、电贝斯和套鼓的选用是第二个特点;最后,人声(和音)是其第三个特点。然而,以上特征是极为表面的,在流行民谣的具体编配中,弦乐、钢琴、电贝斯和套鼓,包括人声(和音)都没有流行歌曲那么复杂和华丽。弦乐用得较少,且多演奏长音;钢琴以演奏柱式和弦、分解和弦以及简单的装饰性旋律居多,一般不会有华彩段落;电贝斯常在间奏后面才加入,演奏和弦根音作为歌曲的支撑,增加歌曲厚度;打击乐虽采用套鼓,但并不像流行歌曲那么响亮嘈杂,其音色不会过分突出,能推动歌曲的情绪,起到一定渲染作用即可。

总之,流行民谣的编曲既具有民谣的特征,也有流行歌曲的特征,但它与这两者都不一样,这种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编曲特色赋予了流行民谣的新鲜活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正如前面所说,一首完整的现代歌曲应包含歌词、旋律和编曲,仅从编曲一方面不能完全说明流行民谣的风格,要全面把握流行民谣的风格,还有待对其歌词和旋律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慧喆.大陆新民谣-从“大众”到“民间”的意义[J].文学与文化,2014,04:133-137.

[2]朱俊.钢琴在流行歌曲编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柳刚.流行音乐编曲教程[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副歌弦乐编曲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万世太平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Music for dying will
春日景和
副歌:致爱米莉·狄金森
十唱共产党
让爱传出去
小跳蛙
Let Her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