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以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
2018-04-04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韩 超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不再适应职业学校的教学要求,而行动导向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行动导向与理实一体相结合更符合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同时带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场地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等,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1 实施背景
1.1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呼唤高质量汽车职业教育
汽车产业已成为具有高科技品质,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10亿辆,汽车保有量为2.17亿辆。而汽车后市场在汽车产业链中占据极大的份额,汽车后市场(汽车销售、维修、汽车保险等)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得到迅速扩增,市场对汽修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造成了汽修行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长期以来,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从事常规的检测维修工作,随着行业的发展与产业的升级,需要学生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
1.2 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解决学生学习动力是关键
近年来,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招生人数年年攀升,成为了众多职业学校的重点专业、骨干专业。然而生源却大多是普教中的学困生,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主动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汽车维修行业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系统地练就专业核心技能。
1.3 传统教学模式陈旧,改革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教式”为主,其理念陈旧,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要求。知识可以灌输,能力则无法灌输,而需养成,学生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互动地学,理实一体地学。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让职业教育更贴近生产,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模式建立在行动导向(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之上,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突显学生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任务为课堂载体,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改革传统课堂“灌输式”的做法,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有效。
2 主要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达到以下3个目标。
(1)深入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分析与提炼,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技能不连贯、不衔接,使理论与实践融合。
(2)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理实一体教学;优化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教师双师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思路、熟练的专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改善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实施过程
3.1 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为教学改革定标
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标准。先后到四川建国汽车集团、成都强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20余家汽车销售维修企业和成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成都汽车配件流通行业商会等行业机构进行调研,提取了汽车维修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需求。以此为据,确立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与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引进了德国汽修机电师课程体系,经过专家论证和市场需求分析,对课程进行适应性改造,最终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图1),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依据。
3.2 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为教学改革奠基
教学场景布置是否合理,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最终达到的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据此我校建成了集理论学习区、技能训练区、资料查询区于一体(图2),可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汽车机电维修车间、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化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室等实训室(车间)。每个实训技能教室均配备与企业技术技能要求同步、与课程实施工作任务单匹配的实训设备和教学整车,能同时满足20人完成同一学习任务。教学环境达到了多功能、多任务和信息化,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可同时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实现教学环境、过程、课程一体化。
3.3 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学改革铺路
为了实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将隐藏的部件可视化、让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目标,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开发了《汽车维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3门精品课程和相关教学资源,收集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300多种车型的维修手册、原车电路图、典型维修案例等技术资料,所有资源均集成于同一网络平台上(图3),具有极强的交互功能,使教学资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呈现形式多样。
3.4 推行“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图1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图2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布局
图3 教学资源开发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基于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它是建立在工作过程(即行动导向)的基础之上,将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相融合、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复杂的工作任务具体化,课堂呈现更直观生动,其课堂组织、教学过程和课堂测评更加贴合岗位工作任务本身。
3.4.1以能力为本位,形成动态的课堂组织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可将每40人的班级分配成2大组,分别由2名教师在不同的实训室同时开展课堂教学,大组再按周轮换学习任务。大组内再分成4个~5个不同的小组,每周通过抽签等方法确定小组成员,成员分工协作,接受任务或项目,讨论方法或步骤,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主要职责是监控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课堂总结过程中交流。如图4所示,高二汽修一班40人,学期初将其分为20人的A、B两组,第一周周二,A组进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学习,并将A组以一定方法分为5个小组;B组进行汽车维护课程学习,并将B组以一定方法分为5个小组。第二周周二进行轮换,B组进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学习,并将B组以一定方法重新分为5个小组,A组进行汽车维护课程学习,并将A组以一定方法重新分为5个小组。以此类推。
3.4.2以任务、项目为载体,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过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通过调研分析采取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素质培养与能力养成一体化。每次课程的开展均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即接收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评估及总结任务。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工作任务流程开展,完成资讯 、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6个步骤,使教学手段运用更加合理。使学生真正掌握典型工作任务中的技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下面以《汽车维护》课程中的《学习任务:清洗节气门》为例加以详细说明。
(1)资讯(接收任务:客户提出“游车”的故障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游车”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学习节气门的结构、原理及作用等理论知识。
(2)决策(确定工作任务为清洗节气门,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确定小组成员及其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3)计划(制定清洗节气门的步骤)。学生查询维修手册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清洗节气门的工作步骤。师生讨论完善工作步骤(即计划)。
(4)实施(实施清洗节气门作业)。学生按计划清洗节气门,教师巡视。
(5)检查(自查与互查)。小组成员先检查是否按计划实施,然后小组间互相检查。
(6)评价(自评、互评、点评)。小组成员自我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小组间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每小组的优缺点,并总结。
3.4.3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评价相结合,打造高效课堂
根据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有效教学为要求的思想,一堂好课评价应包含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力提升明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评价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教学过程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目标设计、任务与项目设计、过程与方法设计等)和教学组织合理性;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学生的能力发展(解决任务、处理问题、参与学习活动)和职业素养形成。
图4 动态的课堂组织
4 体会与反思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岗位课程体系,让教学更贴近工作,实训更贴近生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1)教学过程贴近生产过程。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把企业岗位搬到实训室,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技能,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实现学校培养与岗位工作无缝对接。
(2)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采用工作流程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思路、熟练的专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改善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并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改革中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加大信息化手段的利用,整合优质资源,方能使教学模式改革成效得以更大的推广,才能形成一套适用学校自身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