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及其实证研究
2018-04-03马有生钟林爱
马有生 钟林爱
摘要:在充分阐述我国中职生培养模式变迁以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农业学校园艺专业学徒制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充分论证了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7.086
在我国,中职生培养模式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式培养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本文从中职生培养模式变迁、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学徒制的意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及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证分析等四个方面阐述,从而对中职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1我国中职生培养模式变迁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由于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国家人才奇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论是大学生还是中专(中职生),都是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和使用的,并实行国家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就业岗位的招生就业制度。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各政府机关、各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人才得到了充实。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在就业模式变化(亦即用人机制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在培养人才模式上的变化,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原来国家包分配时的管理型人才向就业双向选择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转变,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不能再按照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式培养模式,而要采取理论和实践并举或者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也开始将“学徒制”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即学徒制成为了中职生的培养模式。
2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学徒制的作用和意义
学徒制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发达国家提升员工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也有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现代学徒制在深化产教融合、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现代学徒制模式充分体现了专业层面的工学结合,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深化,产业层面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实施现代化学徒制可以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如:教师不具备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与企业或社会需求脱节。
2.2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
首先,学徒制是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师傅指导下,边做边学,即在做中学,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更有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变为自己真正的知识和技能。而这样的技能学生将一生都不会忘记,受益终身,而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依靠这种技能立足社会。一方面,为自己在社会上生存、谋生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其次,现代学徒制还是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这种职业应有的精神、能力。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由多种要素构成,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立业、创业等四个方面。现代学徒制强调从职业的角度培养技能型人才,坚持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强化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将人文素养和企业素质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将敬业精神、勤业素养、立业本领、和创业理念融合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职业的热爱、立业的追求以及创业的渴望或梦想。
3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3.1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产生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践生产中产生的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模式或教育模式。它的特点是“做中教、做中学”。即在师傅的指导下,边做边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德国以其独特的“学徒制”培养模式赢得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经济超越了英、法,成为西方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后,各国(如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开始研究和效仿德国,开始了学徒制尝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3.2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3.2.1深化人才培養模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承担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体系;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根据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计划,双方部分教学内容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教育。
3.2.2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阵地,实践教学重点是能力培养和技能培训,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工作实践相结合,帮助学徒在学徒期间掌握技能和经验所需的职业技能。通过统一,直观,实用的教学、生产和培训基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学生终身能力的发展。
4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证分析
武汉市农业学校近年来,在园艺专业开展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1学徒制教学班级及场所
该校在园艺专业1511、1611两个班级进行了学徒制教学,采取老师推荐,学生自愿的原则。其中1511班35名同学有8人参加学徒制,1611班30名同学有6人参加了学徒制。每个班级参与率近四分之一。学徒制教学场所在学校园艺专业实训基地之一的花卉盆景园。
4.2教学方法
4.2.1校内实训基地教与学
学生平时上课还是在教室进行,主要学习园艺专业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每天有2名参加学徒制教学的学生在学校花卉盆景园值班,学校安排专门的、经验丰富的专业师傅带,这种师傅我们称为“花匠”。在学校的花卉盆景园,师傅每天布置学习(做事)任务,包括:育苗、盆栽、嫁接、浇水、打药、打除草剂、施肥、修剪及整形等等,在做中学。师傅都是手把手地教,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成徒弟。不仅教会他们做事,还教会他们做人。在教学生动手的同时,还给他们讲相应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嫁接操作时,给他们讲嫁接的基础理论,同科同属植物才有可能能嫁接成功,桂花树嫁接要以女贞作为砧木,嫁接时砧木和接穗形成层要对齐,便于成活等等。同时,手把手的演示,教给他们做,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连最简单的给树木浇水也示范给他们看,并讲道理。比如:“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等等。在进行修剪操作时,讲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控制顶端生长,可以多发侧枝。在进行树木或花卉苗木移植时,给他们讲植物细胞分裂的知识,要剪掉那些老根、枯根,促进细胞分裂,多发新根。还有带土移栽的作用是为了保水和保护根毛,便于树木成活,因为根毛是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部分。除了每天有两名学生值班外,其他参与学徒制教学的学生在下午放学后,课外活动时间,也来到花卉盆景园,在这里接受师傅的亲自指导。他们在做中学,学得更直接。周末及寒暑假,也安排学生值班,在花卉盆景园做事并学习。
4.2.2走出去,请进来
学生们除了在本校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外,还安排他们去武汉市周边的专业花卉苗木市场进行学习和调研,如:堤角花鸟市场、汉口北花木城、南湖花木城、铁机路花鸟市场等专业的花卉苗木经营市场,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武汉苗木经营状况,为将来创业打基础。
除了走出校门学习之外,还聘请专业的盆景大师来学校授课,大师亲自动手修剪盆景并进行讲解,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武汉市盆景顶级水平,学到一流的盆景造型技术。
4.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园艺专业1511班8名同学和1611班6名同学进行调查发现,在学校园艺专业实训基地之一的花卉盆景园进行学徒制学习的学生,通过一年或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在职业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职业精神方面,也得到了培养。
4.3.1职业能力方面的提升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在花卉盆景园学习能更加直接的学习到园艺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诸如:植物的育苗技术、苗木的嫁接技术、苗木的修剪技术、苗木换盆技术等等;在做事并学习的同时,可以将书本上及课堂上的相关知识诸如:植物学、园林植物、花卉栽培等理论知识运用于苗木生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掌握了一整套关于花卉及苗木生产管理的方法:育苗、移栽、浇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反过来,将这些管理方法运用于生产实践。大部分同学认为,课堂学习及花卉盆景园学习都很重要,但后者由师傅指导下边做边学,学习技能更直接、更容易掌握。
4.3.2職业精神方面的培养
参与学徒制学习的学生普遍认为,他们的专业思想更加牢固,对园艺专业由不了解到了解,再到热爱。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专业精神,增强了职业自豪感及自信度。由于长期在花卉盆景园学习、做事,掌握了一定的园艺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他们相信自己将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专业方面有所作为,大部分人表示将来毕业后要从事本专业,而且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先在本专业就业,再立业,条件成熟时,再在本专业范围内进行创业。
1511班的贺永杰同学,两年多时间以来,长期坚持在花卉盆景园学习、做事,刻苦勤奋、悟性强,较好地掌握了园艺专业的主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成绩优异。被武汉市园林局柏泉基地(柏泉苗圃)选中,已签约该基地,2018年2月将去基地顶岗实习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