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变化与新应对

2018-04-03刘月婷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本科生教育

□刘月婷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变化与新应对

□刘月婷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发展迅速,研究新闻传播学的专家和学者致力于发展和改进我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本文通过解读2010年至今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列举了关于中国传播教育的新发展与新变化。一是把对研究生的教育和要求应用到本科生身上;二是交叉办学,培养掌握多项专业技能的新媒体人才;三是告别单纯的学术教育,加大实践演练;四是采取双师制,注重教师的从业经验;五是利用新媒介,升级完善实验室设备;六是产教融合,学校与媒体公司联合办学。

新闻传播教育;新媒体;实践;实验设备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换代,给传媒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此,作为为该行业输送人才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传媒行业的要求,许多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纷纷采用新方法和新手段以避免落后于时代的大潮。当前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还应当在传媒业的不断改变中,与时俱进,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

一、把对研究生的教育和要求应用到本科生身上

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有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从而研究生的水平也更高。然而,除了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培养好本科生是一所大学最基本的任务。另外,大多数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占有优势,要想保留这一优势,学校就应该对本科生提高要求,加大教育力度。

当高校意识到这一问题时,便在对新闻传播学本科生的教育方式和考评上有了变化和改进。例如,某些高校成立课题研究实验室,专门接纳本科生加入;一些学校专门创立“学生科研基金”等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有的学校组织导师对本科生提出的立项申请进行论证,对于通过审核、成功立项的课题还会进行跟踪、检查和答辩。

这些新变化效果明显,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水平,培养了本科生探索、研究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这些改变还让多数本科生对专业提高了认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加清楚的规划。

二、交叉办学,培养掌握多项专业技能的新媒体人才

在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的几年间,传统的传媒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许多高校已经在逐渐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大胆地采取新方法。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方法往往有些过于专业化,无法应对新媒体要求的多样化人才培养。

有些高校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比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试运行的“3+3模式”,本校其他学科的学生可以在大三的时候到新闻学院修习,修得的学分也可以置换为其本专业的学分,毕业后可以直接成为新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无独有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也鼓励法学、国际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同时参与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修习,毕业时获得双学士学位。

在交叉办学模式培养下的学生往往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

三、告别单纯的学术教育,加大实践演练

新媒体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传媒世界,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好新闻传播工作,要求新闻传播工作者必须具有对大量信息的认识、整合能力,以及创新和探索精神。新闻传播教育也相应地要转变教学重点,将新方法应用到教学中。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采用了社区新闻教育模式,刚刚入学的学生会被安排到加州的某个地区创建经营一个社区博客网站。通过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让学生获得全新的新闻传播技能。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教学,而是涵盖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传送信息的新闻传播全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新闻的敏感性、对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以及对新媒介的整体把握,对于我国高校进行新闻传播学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启示。

四、采取双师制,注重教师的从业经验

新闻传播学教育不同于其他文科专业,是一门职能型学科,所学即所用。在强化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注重技能的培养。优秀的教师是良好教育的保证。密苏里新闻学院的院长曾说过,“因为我们是一所专业学院,要培养学生成为新闻记者,我们的教师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学术教学总是一成不变的,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便能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这对于技能培养意义颇深。

双师制是对新闻传播学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探索,由具有高校任职资格的导师和社会上的传媒人两个师资队伍组成。哥伦比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很早便形成了这样的体制,效果显著。

五、利用新媒介,升级完善实验室设备

在传统的实验室,一般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重复。这样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甚微。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这样的教育方式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根本无法培育出应用性全能人才。新闻传播教育的实验室急需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创造出满足教学需要的仿真实验室。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设备和实验仪器。依靠现代数字化技术以及传播技术,融合了各个媒介,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验平台,而且学生们的实验成果被各个媒体所采用。

六、产教融合,学校与媒体公司联合办学

在新闻传播的教育教学中,学生能够从新闻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给学生提供一个获取第一手新闻经验的机会对于新闻传播的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学校与媒体公司联合办学,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最新鲜的行业信息,还有利于媒体公司未来的发展。

在这一方面,有些高校已经付诸行动。2004年成立的“北京广播学院中科大洋实验室”就是一个典型的校企联合的例子,国内知名的多媒体企业大洋负责为学校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学校为公司培育优秀的人才,实现了校企共赢。

实践证明,校企联合能让高校与社会有效对接,让新闻传播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为我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实用型人才。

七、结语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线网络革命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传媒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不采取新的应对方法,就无法跟上世界的脚步。我国的专家学者们不断探索研究,以确保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能够满足传媒行业的要求。本文提出的几种应对方法也只是冰山一角,新闻传播学教育要想源源不断地为市场输送高水平的人才,还需要不停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发展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在摸索中前进。

1.岳山,张静.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转变[J].新闻大学,2015(02):106-113.

2.李建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变化与新应对[J].新闻大学,2015(03):141-145.

3.余秀才.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J].新闻大学,2015(04):133-139.

4.张昆.一流大学传媒教育定位的困惑与思考[J].新闻记者,2016(02):54-59.

5.刘新业.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变革[J].新闻知识,2011(04):99-100.

6.潘跃华.新闻传播类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J].新闻传播,2010(07):121.

7.郑潇.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学界与业界的对话:新媒体论坛”综述[J].新闻记者,2016(02):90-92.

8.陶喜红.中国传媒产业广告市场集中度研究[J].新闻大学,2014(01):117-124.

9.王春枝.寻找利基——报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竞争关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0.舒咏平.数字传播环境下广告观念的变革[J].新闻大学,2007(01):98-101.

11.邵华冬,杜国清.中国企业数字新媒体广告传播平台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0,32(11):7-11.

重庆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传播学本科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