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下浑源县农业发展方向研究

2018-04-03刘慧婕

山西农经 2018年15期
关键词:浑源县贫困户精准

□刘慧婕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1)

浑源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2℃,平均降水量388 mm,无霜期平均为140 d。浑源县是全省36个国家贫困县之一,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1]。

1 主要措施

浑源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从县域实情出发,按照“整村推进、产业扶持、精准到户,逐年减贫”的基本思路,多方施策,合力攻坚,坚定不移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1.1 夯实农业基础

实施兴水增绿战略,加快王千庄水库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实施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新增恢复改善水浇地2 333 hm2,完成农田灌溉面积15 806 hm2。投资400万元,建设了8个乡镇17个村水源工程和6个乡镇13个村节水工程;投资280万元,建设了5个乡镇7个自然村0.9万人农村饮水工程。

1.2 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南山黄芪北坡杏、平川蔬菜和瓜果的区域布局,推动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巩固“一轴三带六园区”建设成果,扩大蔬菜、小杂粮、仁用杏、黄芪特色产业基地。启动实施黄芪GAP生产基地计划,引导农民与黄芪规范化种植接轨,提高黄芪初级产品的档次和品位。推进国新能源和山西安瑞两个2 000 hm2黄芪规范化种植项目。按照全市打造全国小杂粮中心的部署,编制好全县小杂粮基地发展规划,设立小杂粮发展基金,扶持小杂粮种植加工企业开办实体店、营销店和网店,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2]。

1.3 以科技创新兴农

加强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发展健全疫病防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新技术推广体系,重点培育发展了春润、神农、巨丰、泰丰等10大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代畜牧养殖小区20个,打造奶牛、肉牛、肉羊3大产业优势。全年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投资3.47万元。通过示范园区的带动,园区周边1 400多名农民增加了就业岗位,基本形成了产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1.4 加强品牌建设

把地标认证作为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和品牌建设的“金手指”来抓,开展恒山黄芪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依托地标认证产品,加快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确保浑源农业特色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恒山黄芪的市场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1.5 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启动和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项工程”,完成了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建设和3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建设,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政府帮扶与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突出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

2 存在问题及发展出路

虽然浑源县在农业精准扶贫上下了大力气,但由于本地地理条件较差、资源不足、社会发育滞后、创新创造不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精准”二字,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机制体制。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既要加大投入,又要把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起来,不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贫困就将是一个周而复始、反反复复的过程。

2.1 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建设工作作为浑源县扶贫攻对战的重大举措,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各级相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等方面为贫困户、贫困村提供扶持,及时研究解决产业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产业扶贫工作保障机制,营造产业精准扶贫攻坚良好氛围。

2.2 完善土地政策

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对农业设施用地给予支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土地流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建设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和制度完善。引导承包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大力发展以种养业为主体的残疾人扶贫基地,鼓励贫困户特别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承包土地、林地作股份,参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享受利益分红。

2.3 开展休闲农业旅游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农业新的业态和新增长点,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是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将消费“引进来”带动农民增收。未来,休闲农业不仅将成为城乡居民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去处,也必将成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又一重要路径。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富民产业,打造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积极开发浑源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和山区生态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等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景区和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休闲产业,支持完善示范点等休闲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6]。

2.4 互联网+农业助推精准扶贫

“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就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线上交流与线下运作模式。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将电子商务、加工体验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引入,模糊产业边界,实现网络链接,大大缩短了供求距离,降低经营成本。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支持企业增加销售渠道,建立品牌,发展订单农业,扩大网络销售。加快建设本地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减少流通成本,增加本地农产品销售量。

2.5 加大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生产发展模式,对精准扶贫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积极鼓励农业技术研发,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成果转变,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战略,运用实用的农业技术解决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促进贫困地区的农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2.6 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发展贫困村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承包土地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对流转土地的贫困户由县、乡、镇给予一定奖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以贫困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为重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2.7 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

积极实施农业部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完善蔬菜水果等加工和冷藏为一体的仓储设施,积极推进蔬菜水果等采摘后的商品化处理,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加工厂,更新升级加工设备,全面提高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大力支持农户发展手工加工产品和农副产品等。

2.8 农业保险政策

引导和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引导和支持保险公司对农业产业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小额扶贫保险等创新和有针对性的险种,对农业产业加大农业保险优惠政策,提高贫困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

2.9 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

建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农业产业扶贫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随时掌握工作情况和进展,加强工作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有关问题;建立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各项农业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3 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强化实施科技扶贫工作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精准脱贫,对于浑源县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来有效带动浑源县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力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结合浑源县农业发展实际,优化提升产业开发水平,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浑源县贫困户精准
浑源县:绿色防控减污染 有机旱作促增收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千年黄芪花开正浓——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打造特色产业品出“道地”药茶滋味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浑源县“图书下乡”考察报告
精准的打铁
浑源县:扶贫推广地膜技术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