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太雷成为中共“三大”代表原因探析*

2018-04-03苗体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张太雷国共合作马林

苗体君

(广东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召开,25岁的张太雷作为正式代表到广州参会。张太雷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三大”)代表呢?理论界普遍认为:“张太雷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1]23所以,在中共“三大”召开前,即1923年5月14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委派张太雷为出席中共“三大”的代表。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创建一直到中共“三大”召开前,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先后是俞秀松、施存统,但是为何没有选举俞秀松、施存统为“三大”代表?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年中共“三大”代表的选举是以区为单位选举产生的,当时全国被分为北方区、两湖区、江浙区、广东区,除此之外,还有中央代表、从法国回国党员代表以及从苏联回国党员代表。根据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的回忆,中央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张太雷”[2]155。根据徐梅坤的回忆,这里张太雷显然是中央代表,而中共“二大”上选举出的五位中央委员分别是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邓中夏和高君宇。从这则史料中看出,张太雷根本就不是二届中央委员。张太雷因何能成为中央代表?张太雷成为中共“三大”代表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第一,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张太雷是中共倡导国共合作的第一人。

国共合作的策略源于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一文中。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41个国家的218名代表,中国只有刘绍周、安恩学两个华侨列席。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还处于筹建时期,而且刘绍周、安恩学都不是中共党员,所以这次会议与中共没有关系。《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中提出,关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建立两个联盟的策略思想,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联盟;全世界无产者与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民族解放运动的联盟。后来《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传入中国,并被中共所接纳,与张太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张太雷是中共党内接受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思想的第一人,也是中共倡导国共合作的第一人。

1921年3月,张太雷到达苏俄的伊尔库茨克,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当时中国科有两个书记,一个是远东书记处派出的魏金斯基,一个是中共早期中共党组织派出的张太雷,张太雷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共党员。1921年五六月间,张太雷根据党的指示,代表中共起草了《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随后,“根据中共早期组织的通知,张太雷、杨好得作为中共正式代表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于5月离开伊尔库茨克前往莫斯科”[3]55-56。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共产国际“三大”召开,会议成立了一个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张太雷是委员之一。张太雷提出了《关于殖民地问题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提纲(草案)》。“该草案支持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上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的精神,强调了在东方国家民族革命运动中团结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性,反对罗易提出的不要民族资产阶级的‘左’倾论点。”[3]56-57在该草案中,张太雷既反对不顾东方各个国家彼此间不同的国情,要求所有东方国家的共产党应该有统一的共同行动纲领的主张,又反对印度代表罗易提出的“同时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资产阶级的两条战线上进行斗争”[4]180,强调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共产党人要采取“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张太雷既强调了共产党与本国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反帝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又特别指出共产党人决不能丢掉“自己的纲领和组织的独立性”[4]18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会议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史称“华盛顿会议”。为此,共产国际执委会决定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以与华盛顿会议对抗。在筹备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时,对会议邀请哪些组织或个人参加会议产生了分歧。萨法罗夫等人主张只邀请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参会,张太雷则贯彻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的精神,反对萨法罗夫等人的主张,提出应该邀请无产阶级革命组织以及一切主张民族革命的组织和个人。会议采纳了张太雷的意见,并且决定由张太雷起草召开会议的号召书。1921年7月29日,张太雷在莫斯科写信给已提前回到伊尔库茨克的远东书记处领导人舒米亚茨基,信中写道:“我们已经致函(中共)中央,让中国所有无产阶级的及民族革命的组织都选派出席大会的代表……我们特别地注意到了在中国南方的国民党的民族革命者。可以蛮有把握地相信和预计,中国肯定会派出自己全部的革命群众组织和民族革命组织的代表来出席大会,其数目不会少于四十人。”[5]96张太雷虽然参与筹备了远东大会,但是他并没有参加远东大会。1921年8月下旬,张太雷回到了上海,随后便开始传达贯彻共产国际“三大”、青年共产国际“二大”精神,并且负责物色代表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大会。

1922年1月,远东大会暨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国派出的代表团成员里既有共产党员,又有国民党员。会议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了中国代表中的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询问他们二人,中国共产党能否和中国国民党合作?二人都表示国共两党可以很好的合作。远东大会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为指南,讨论了共产党人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立场、共产党同民族革命政党合作等问题,并明确指出,中国和远东各被压迫民族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再次强调了“反帝统一战线”的口号。张国焘后来回忆说:“经过这次大会,确认了反对帝国主义是应该立刻开始的主要活动……‘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这个新观念也在这次大会中形成。”[6]208张太雷虽然没有参加远东大会,但他参与了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力主邀请共产党和民族革命政党一起参加会议,使得这次会议更具有了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性质。

第二,在国共合作上,与马林观点一致,并协助马林说服孙中山与共产党进行合作。

马林曾出席过共产国际“二大”,会上马林非常赞同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中提出的观点,并在会上介绍了他在爪哇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些情况。大会对马林介绍的情况很重视,选举他为国际执行委员,同时担任了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秘书,会后马林留在莫斯科负责东方工作。列宁认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将会与荷属东印度相似,因此,在1921年春夏之交,便推荐经验丰富的马林来到中国,帮助建立共产党并开展民族独立运动。同时,马林还负有在中国贯彻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重任。由于张太雷回国后,在中共党内贯彻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中的主张,所以受党的委托,张太雷很快就担任了马林的翻译和助手,并积极为马林收集和整理资料,以便其更好地指导中共开展工作。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曾回忆说:“马林在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得到张太雷同志的帮助很大。”[5]97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张太雷帮助马林协调与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的关系,使陈独秀对共产国际的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从开始时的抵触,到后来表示“中共拥护共产国际,对其代表在政策上的建议自应尊重。”[6]167

1921年12月10日,张太雷随马林和国民党人张继,由上海到广州会见孙中山,但到达广州后,才得知孙中山去了桂林。在广州期间,他们会见了广东省省长陈炯明及国民党的廖仲恺、汪精卫等人;还与张继一同与当时中共广东支部领导人陈公博等人就国民党、共产党之间建立联合战线问题进行了几次座谈。座谈时,关于国共合作的方式问题,出现了三种不同主张:张继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既然同是革命党,两党可以合并起来;马林、张太雷主张“党内合作”;陈公博反对马林、张太雷的“党内合作”,主张“党外合作”,并认为“国民党的主义和共产党的主义究竟不同,今日即合,终久必分,与其将来分裂,倒不如各行其是,只在党外合作”[7]16;还认为国共合作“只是一种旁门左道,而非正当革命的方法”[7]16。可以说陈公博的主张代表当时中共群体最认可的一种合作方式,而马林、张太雷强调的“党内合作”是“共产党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党依然存在,而不是解散”[7]16。1921年12月23日,马林、张太雷来到了桂林。当时孙中山把桂林设为大本营,正在进行整军和练兵,准备北伐以统一全国。随后,由张太雷担任翻译,马林和孙中山及国民党官员进行了会谈。马林提出进行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创立军官学校等建议,孙中山表示“待北伐胜利后,可立即实行,并与苏俄公开建立联盟”。同时,孙中山还“允许在其党内进行共产主义宣传”[8]21。

在桂林期间,孙中山还与张太雷就发展青年人积极参加民族主义运动进行了讨论。张太雷主张把广大青年发动起来,动员他们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去。孙中山很赞成这种主张,表示愿意和共产党合作。与孙中山会谈后,张太雷和马林回到广州。在广州,他们看到了广州工人积极支持香港海员罢工斗争的情景,认为这是“国民党的领袖们支持这次罢工”,这是“支持民族主义运动的现代式的群众运动已经开始”[8]25。他们甚至还认为香港海员大罢工 “证明国民党也愿意与工人阶级组织保持友好联系”[8]28。于是,马林、张太雷回到上海后,立即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同国民党进行联合的建议,但未被中共中央所接受。

第三,中共党内唯一认可党内合作政策的人,协助马林让中共领导层接受这一建议。

1922年4月,张太雷受共产党的委托,与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到广州筹备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达林的建议,1922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局在广州召开了负责干部会议,陈独秀、张太雷、蔡和森、张国焘、谭平山、林伯渠等人共同讨论即将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青年团“一大”的相关问题,还特别涉及了国共合作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关于与国民党合作问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争论。当时的国内形势是,孙中山刚把大本营从桂林迁至广州,他主张联合张作霖反对吴佩孚,而陈炯明却阳奉阴违,暗中勾结吴佩孚。“达林、张太雷主张共产党在保持政治独立的条件下,整个组织加入国民党,支持孙中山;陈独秀等多数人不反对和国民党结成联合战线,但反对组织上加入国民党,并主张不卷入孙陈之争。”[3]64张国焘等人则反对国共合作,认为国民党是小资产阶级的组织,反对和小资产阶级联合。由于彼此间分歧太大,所以最终未达成一致的意见。

马林与孙中山在桂林会面后,1922年7月回到莫斯科,并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由于华北华中一带为军阀所统治,只有孙中山国民党所控制的南方可以开展共产主义运动。”[8]39“国民党就是《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所讲到的那种‘民族革命运动的力量’。”[8]39强调“国共合作不会混淆阶级组织和限制党的独立政策。中国共产党员必须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利用它的松懈组织形式从里面去控制它”[8]41-42。1922年7月1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决定接受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意见,并作出了《给共产国际驻中国特别代表的指示》,指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坚持辛亥革命的使命”[8]65,共产党人“必须在国民党内部和工会中组成从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8]65。共产国际正式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定。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张太雷作为“二大”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联合战线问题,并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决定 “我们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具体办法,并未同意整个组织加入国民党”[3]68。在会议上,关于如何建立革命的联合战线,党内存在着很大分歧。与此同时,中共“二大”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确定中共是共产国际一个支部”[3]68。会议选举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8月,马林再次来到中国,为了执行马林的“党内合作”政策,在他要求下,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了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这次会议专门讨论与孙中山建立联合战线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五位中央委员,由张太雷担任马林的翻译。会上,马林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以及他和孙中山会谈的结果,提出共产党人必须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建议,并强调:“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党,而是各阶级联合的党,无产阶级应加入去改进这一党以推动革命。”[9]415马林的提议立即遭到参会代表的反对,陈独秀后来在《告全党同志书》中回忆说:“当时中共中央五个委员:李守常、张特立、蔡和森、高君宇及我,都一致反对此提议,其主要的理由是:党内联合乃混合了阶级组织和牵制了我们的独立政策。”[9]415会议进行讨论时,张国焘、蔡和森当场极力反对马林这一主张,认为“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共加入进去无异与资产阶级相混合,会丧失它的独立性”。“与国民党建立党外的联合战线是可以做到的”[10]242。陈独秀也激烈反对马林的主张,认为“国民党主要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不能因为国民党内包容了一些非资产阶级的分子,便否认它的资产阶级的基本性质”。“党内联合乃混合了阶级组织和牵制了我们的独立政策”[10]242-243。李大钊则基本同意“党内合作”的意见,认为国民党的组织非常松懈,“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同样也不会受到约束”;“联合战线不易实现,采取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是实现联合战线的易于行通的办法”[10]243。会上,也只有张太雷积极支持马林的意见,认为国民党是一个松懈的组织,共产党员加入进去,不会受到约束,极力主张国共合作,以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联合战线。会议经过两天的争论,“最后,国际代表提出中国党是否服从国际决议为言,于是中共中央为尊重国际纪律遂不得不接受国际提议,承认加入国民党”[9]415。会议虽然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但这只是让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层面上认可了这种“党内合作”政策。

西湖会议后,马林、张太雷到上海去拜访孙中山,他们向孙中山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及西湖会议通过的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议。当时,因为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只好离开广东,避居上海法租界。处在困难中的孙中山表示愿意接受中共的建议,实行国共合作。随后,张太雷便以个人身份首批参加了国民党。1922年9月4日,孙中山邀请各省在上海的党员座谈改组国民党的党务问题,张太雷、陈独秀应邀参加座谈会。不久,张太雷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着手帮助孙中山开展筹备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第四,在中共集体抵制“党内合作”的情况下,张太雷成了“三大”必不可少的代表。

1923年5月,马林从莫斯科返回上海,他带来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给中共中央的信,要求中共立即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并提议尽快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随后,中共中央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1923年4月底,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广州新河浦路春园24号,张太雷也同时到达广州,并与马林、陈独秀、瞿秋白、李大钊等一起住在春园,开始着手中共“三大”的筹备工作。张太雷负责大会文件以及决议草案的起草和组织工作。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也就是马林提出的“党内合作”方式,出席会议代表共30余人。张太雷作为中共“三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翻译兼助手出席了大会。1923年6月12日上午,先由陈独秀代表中共中央作工作报告,下午,马林用英文作了题为《国际形势与国际工运问题》的报告,由张太雷现场翻译成中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开会以前就在党内有过酝酿,共产国际也作过指示”[2]156,但会议代表就此问题依然争论热烈,张太雷“在会上发言很激烈,主张国共合作”[2]157。大体上,“一个多星期的会议,大部分时间是辩论这个问题”[2]156。会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关于联合战线问题。张太雷、马林、瞿秋白、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目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性的革命,故应与资产阶级联合”,“同国民党联合即是同资产阶级联合”[2]148。张国焘、蔡和森、刘仁静等人则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不革命的,因阶级性使然,所以我们只能与小资产阶级联合,即是与国民党联合,因为他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2]148

其次,国共合作后党的地位与独立工作问题。这是会议争论的主要问题,虽然该问题已在西湖会议上作了决定,但在理论上并没有确定。张太雷、马林、瞿秋白等人认为:“目前加入国民党作国民革命,故当完全作国民党的工作,将来国民革命成功,这时党的独立是不成问题的了。”[2]148张国焘、蔡和森、刘仁静等人则认为:“加入国民党后应保存党的独立性。”[2]148

再次,共产党是否全体加入国民党的问题。“陈独秀发言认为,我们党员不多,力量不强,工人没有文化,觉悟不高,不懂革命,也没有革命理论,甚至污蔑工人有流氓习气。所以他主张要在国民党里去发展共产党,可以暂时不要共产党的独立工作,整个党参加到国民党那里去,中国革命应该由国民党来领导”[2]156-157。张太雷则极力主张全体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但保持党的独立性。张国焘则“反对国共合作,尤其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2]157他认为“他们只要知识分子和工人的联合,就可以完成中国的革命。”[2]157

最后,关于产业工人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张太雷、马林认为:“不保留产业工人,因为保留就是减少国民革命势力。”[2]148张国焘、刘仁静等人则反对产业工人加入国民党,他们认为“产业工人是共产党的基础,应留,而不应加入国民党去”[2]148,要工人加入国民党,就是取消共产党的存在。

从会议争论的四个问题可以看出,中共“三大”期间,自始至终支持马林“党内合作”方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太雷,一个是张太雷在苏联期间介绍入党的瞿秋白。“在这次争论之中,瞿秋白和张太雷两个是支持马林的。他们在代表中展开活动,宣传马林的解释即是共产国际训令的原意,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不宜违抗这训令。”[2]53中共“三大”期间,马林将会议代表意见集中整理后,用英文打印机打印出来,然后再由张太雷、瞿秋白把英文打印稿翻译成中文,再发给参会代表进行讨论。大会经过反复讨论后,经马林、张太雷的积极努力,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包括产业工人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并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至此,国共联合战线策略正式确立。此外,中共“三大”期间,张太雷分工负责草拟《青年运动决议案》,并参加《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等文件的修改工作。1923年6月20日会议结束的当天,全体参会代表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由张太雷、瞿秋白教唱《国际歌》。

综上所述,中共“三大”前,张太雷是中共党内唯一一个自始至终支持马林“党内合作”政策的人。在中共“三大”上,关于是否与国民党合作、以什么形式合作,参会代表发生争执时,张太雷、瞿秋白两人协助马林做了不少工作,连一向傲慢的马林也盛赞张太雷“能干、可靠”[11]。张太雷与瞿秋白是常州同乡,同时张太雷又是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他们二人都有留苏和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经历,而且二人关系密切,他们共同支持马林,并向其他代表做工作,才最终使得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的正确主张得以通过。所以说,张太雷是共产国际主导下的中共“三大”必不可少的代表。

猜你喜欢

张太雷国共合作马林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1992—2022年张太雷研究综述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张太雷研究的发展阶段与未来趋向
Two-phase SPH simulation of vertical water entry of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