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方式在医学院校文理科大学生中的差异

2019-01-14雷寰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理科生文科生医学院校

雷寰宇

(山西医科大学 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现实生活中,个体需要经常作决策判断,而决策判断则依赖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研究者将人类比作电脑,人的大脑就好比硬件系统,推理规则和数据加工过程则相当于软件系统,而输出的就是行为和信念,这些输出会根据不同的个体或群体的输入产生明显的区别[1]。有研究者认为,古中国人与古希腊人的差异来自于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不同[2]。整体型思维方式的个体倾向于按照目标与背景的关系认知,即功能联结;分析型思维方式的个体则关注范畴属性[1]。

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甚至中国南北部地区的个体都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样的不同使得他们在认知和注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思维方式可能具有文化差异,而思维的形成过程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可能也有影响。另外,我们祖先的生长环境对思维方式有影响,那么生物学特征——性别是否也有影响?本研究将对性别因素、文理分科因素对思维方式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100名某医学院校学生,其中男性50名,理科生54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14±1.10)。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采用triad task电子版测验形式。测试一共20个项目,其中10个测试项目,10个填充项目。10个测试项目包括2个多选项目(是指这种条件下并不只有两种选择,别的选择也是合理的)。每个项目中有3对词语,被试者需要选择他们认为的联系更紧密的两个选项。依据范畴性关系选择记1分,依据功能联结记0分,计算参与者最后的得分。采用70%的大致筛选标准,即在测试项目中得分7及以上的个体被认定为分析型思维个体,得分3以下的个体为整体型思维个体。最后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

二、调查结果

(一)性别因素分析

对100名被试者的分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思维方式个体在男女性别中的分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性别因素下的思维方式类型作比较,方差齐性检验发现符合齐性假说,发现男女性的思维方式并无显著差异:t(98)=-1.376,p=0.172,SD=0.116。前人研究思维方式的相关因素,考查了文化背景、生长环境等,这些变量对思维方式的形成都产生影响,体现了东西方、中国南北部地区不同的思维方式[3-5]。研究都采用大样本,但得出的结论也并不绝对,不能说所有中国南方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整体型。有研究发现性别因素在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上有显著差异:在心理类型的思维—情感、感觉—直觉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在思维和感觉维度上占优势,女生在情感和直觉维度上占优势[6]。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可能表现在思维方式的其他分类上,并不体现在个体对目标和背景的认知关系上。

(二)文理分科因素分析

对100名被试者的分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思维方式个体在文理科学生中的分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文理分科因素下的思维方式类型作比较,方差齐性检验发现不符合齐性假说,发现文科生与理科生在任务中的表现有显著差异:t(86.76)=-5.026,p<0.001,SD=0.106。结果发现,相对于理科生,文科生显著的根据背景和整体的关联性分组,表现出整体型思维方式的特点。而理科生倾向于关注目标,将目标客体抽象出来,分析他们的抽象范畴关联。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采用思维方式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文科生思维的整体性显著高于理工科和艺术类学生[7]。

三、分析与讨论

(一)性别因素在思维方式上的影响

本研究对性别因素的分析表明,男女性别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不显著。思维方式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已有研究发现了文化背景、生长环境、注意特点等对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采用了大样本容量,得出思维方式的相对区别界限——东西方、南北部[3-5,8]。思维方式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等过程,已有研究发现性别因素在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上有显著差异:在心理类型的思维—情感、感觉—直觉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在思维和感觉维度占优势,女生在情感和直觉维度占优势[6]。已有研究者采用思维方式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查,发现在思维方式的几个维度上性别均无差异[7]。本研究中也发现性别因素无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思维方式分类较多,整体性与分析性是基于事物表象或内在关联的一种分类,有可能性别并不在此分类上产生差异。另外的可能是,还需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设计,才能对性别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探讨。

(二)文理分科因素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文科与理科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文科学生的整体性显著高于理科生。文科生倾向于关注背景与整体的关联性,对感知客体形成整体加工;而理科生倾向于从背景中将目标分离,关注客体本身。这可能是由于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后,学生长期处于不同的学习和训练环境,使得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文理科学科特点不同:人文社会知识的整合性使得文科学生更多去关注部分与整体的关联,而理工类知识的抽象性、具体性使理科学生更多关注目标客体,抽象出客体的范畴,更具有分析性、逻辑性。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形成和逐步提升的过程,对学生文、理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理科生学习数学、物理等科学课程和实践加强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9]。国外的诸多研究也表明,不同学科的学习会影响学生大脑的相关信息处理效率,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10-12]。而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训练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大脑网络的结构,进而导致文理科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差异。研究者比较了静息态和任务状态下文理科生的大脑网络结构,发现长时程的分科学习训练造成大脑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从而形成文理科生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13]。有研究者采用思维方式问卷对文科、理工科、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测查,也发现文科生的思维整体性显著高于理科生[7]。

本研究从整体性思维方式与分析性思维方式角度出发,探讨了性别与文理分科因素在此分类上的差异。研究选取医学类院校学生进行探究,理科生多为医学专业学生,他们学习临床专业等相关知识;而文科生为非医学专业学生,他们更多学习人文社会知识。对测试中出现的专业相关类项目(医生、手术刀、护士)进行分析:理科生有45人(80.3%)选择了医生—手术刀、护士—手术刀配对,而文科生则有40人(87.0%)选择了医生—护士配对。这也表明思维方式可能并不具有绝对界限,具有整体型思维方式的个体也会在某个方向上依据抽象范畴进行认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他们目前的学习内容有关联。从此项目也可以看出,进入大学分专业学习一定时间后,专业学习内容也形成了他们思维方式的分化。相比较此前某师范院校学生的测试结果,学生群体有13人(20%)选择医生—手术刀、护士—手术刀配对,这与医学院校的51人(51%)有差异。横向对比说明医学院校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后,对于事物认知的整体型提高。此外,学习内容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医学院校学生对于医生类职业的认知也较明晰与具体。

(三)启示与采取的措施

大学期间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不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因此大学教育要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理性的融合。作为医学生首先应当有明确、正确的职业观念,这是医学职业人格的核心。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更需要具备成熟、积极的策略和方式来应对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因此应当提高学生整体、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建议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学校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对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与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式和职业观念。二是医学生本人也应当积极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对社会人文知识也应广泛涉猎,以使自己在未来职业中更具有竞争力。三是就业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也应有职业相关特质测试,筛选更匹配的人才。这样多措并举,医学生在学习和择业上才有更明确的方向,有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

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明确性别因素的影响;或关注思维方式的其他分类在大学生中的分布。对于医学院校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不同。在医学专业内容上,他们的认知更为具体与清晰。之后可以深入探讨医学院校学生区别于非医学院校学生的特质,并对在职医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进行调查,以期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具体指导。

猜你喜欢

理科生文科生医学院校
服了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