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道德思想*

2018-04-03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德私德公德

朱 漪

(上海开放大学静安分校,上海 20004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道德思想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还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高度统一,抑或立德树人,高扬道德的旗帜,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习近平均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对道德的基本内涵、极端重要性、具体要求等基本理论与实践要求都作了极为深刻的论述,构成了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体系,这对今后搞好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首次提出了全新的三大道德类型

从一般意义上说,道德与法律相对而言,都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与约束,只不过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与约束。只要属于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均属于道德范畴,人世间所有的道理和品德行为均应该是道德的内容,构成极为丰富多彩的道德内涵。道德内容既是宽泛的,又是具体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不同的道德类型。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大德、公德、私德”的三大道德类型[1],这是一个全新的道德类型划分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大德、公德、私德”的基本含义

习近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提出了全新的三大道德类型,阐明了“大德、公德、私德”的基本含义。

1.“大德、公德、私德”的基本含义。什么是“大德”?习近平认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在这里,习近平指明了大德是指国家的德和社会的德,具体内容就是核心价值观。可见,所谓“大德”,是指最高层次、最大范围的德,具有宏观统领作用,具体指向就是属于国家与社会层面的道德,具体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前者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后者是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那么,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呢?在习近平的论述中,并没有直接指明“公德”与“私德”的内容,但是由于习近平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提出了“大德、公德、私德”的道德类型,所以,学界认为这里的“公德”与“私德”从核心价值观角度来看,“公德”就是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私德”就是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很显然,“公德”与“私德”是相对而言的,凡是直接针对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约束就是“私德”,如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凡是超出公民个人领域,具有社会公共层面的行为约束,那就是“公德”。

2. “大德、公德、私德”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者的关系既有明确的区分界限,又有相互包含的联系,很难完全割裂开来。习近平所指出的“大德”不仅是指国家道德,也包含了社会公德,“公德”被包容在“大德”里面,“大德”与“公德”并列,与“私德”相对而言。习近平在指出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德”时,从本质的角度将个人的德与大德联系起来。从个人角度来看,“大德、公德、私德”三者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关系,不存在绝对孤立的“私德”。个人行大道、“精忠报国”,就是一种“大德”;公民自觉履行现代社会对个体的道德价值,遵循社会公德,就是一种“公德”。没有了“公德”与“私德”,“大德”就无从实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反过来,从宏观角度来看,“大德”包含了“公德”与“私德”,并为两者规定了活动范围,指明了前进方向。如果说大德与公德是道德大厦的话,那么私德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私德出了问题,道德大厦就会倾覆垮塌。

(二)“大德、公德、私德”的实践要求

关于“三德”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具体要求[1],言简意赅,击中要害。

1.“明大德”。“明大德”就是对“大德”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进而提高自觉践行“大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明事理,方能眼明心亮,积极作为。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不存在抽象的道德,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私有制生产关系所决定的道德观念,是为剥削阶级统治服务的思想工具,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只有在公有制社会,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道德不再是少部分人操纵的御用工具,而是一种一视同仁、正大光明地为全体公民服务的思想工具,这样的道德才能真正回归到弘扬正义、扬善惩恶的本意上来。由此说明了代替私有制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道德是真正的道德,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大德”。

2.“守公德”。公共道德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规矩,是一种社会道德秩序。因公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而对个人行为具有相当大的约束力。人要脸树要皮,一句“此人不讲公德”,往往是最无情的道德审判。所以,坚守公德,无论是对社会运转,还是对个人立足,都是必须而为的一件事情。公共道德绝对不是一种摆设,更不能遭到任意漠视和肆意践踏,必须得到坚守。坚守公德,既靠他律,也靠自律。由于许多社会规矩介乎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社会公德与法律是最为接近的一对姐妹兄弟,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既要强化法律的道德支撑,使法律体现人性的一面;也要强化道德的法律支撑,使道德体现刚性的一面。

3.“严私德”。人有德性,才能称其为人,否则就是动物。人无私德,就等于没有了人性。中国儒家学说的人禽之辨,把道德看成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体现了人的本性、尊严、觉醒与价值,强调要做有道德的人,提出了极为丰富的道德标准与修德准则,诸如“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言忠信,行笃敬”“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内正其心,外正其容貌”“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等等。之所以私德要严,是因为私德是个体自主的行为,全在于个人的自觉自律,只有“严于律己”这一条路可走。

二、习近平明确阐述了道德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指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习近平从多方面论述了道德的重要作用,始终强调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一)国无德不兴

这个结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德是立国之基,是一个国家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德强则国强,道德高尚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表现,德润人心,德治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性手段;另一方面,国无德则国无魂,国无德则国不强,国无德则国难治。

1.德是立国之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子产就提出了“德,国家之基也”的基本观点。国家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国家又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工具,承担着社会治理的职能。所谓立国,就是确立一种发展目标和治理理念,建立起国民对国家的向心力以及国民之间的凝聚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建构起国家的框架结构,创造物质与文化财富满足国民生存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军队保证国家安全,通过法治与德治等手段维系国家正常运转。立国要素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其中的发展目标与治国理念就是习近平所讲的“大德”,是立国的灵魂,应该是最为重要的立国要素。不同性质的国家其发展目标与治国理念是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发展目标当然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坚信走社会主义道路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是我们最牢固的立国之基。

2.德强则国强。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3]文化软实力体现的是无形的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和文化感召力。一个有道德的国家不仅她的国民都能遵循知礼守法、诚信友爱、团结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人人追求有道德的健康生活,由此也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也是健康向上,具有特别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抵御任何风险考验。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历史上维持那么长的强国地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善良朴实、特别有仁爱之心的有道德的民族。个人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信条,国家倡导“民为本”“和为贵”的治国理念。

3.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任何行为都来自于心中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从价值判断上解决该不该、值不值的问题,才能解决行动问题。德治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德治是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治理手段,德治能够达到思想高度认同、行动自觉自愿、社会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效果。相对于法治手段,德治手段是一种柔性的、讲道理的、有分寸的人性化治理手段,容易被人接受。真正的法治其实是把道德上升为法律,从法治角度引导人们崇德向善,为道德“撑腰打气”“保驾护航”。习近平强调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4]。因此,我们要把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起来,道德与法律协同发力,共同安邦定国。

(二)人无德不立

“国有德”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有德”,“人无德”也必然导致“国无德”。德是立身之本。一个人要立什么样的德?答案应该是上述的“大德、公德、私德”。那么如何立德,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立德的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这是立德的前提。要处理好如下关系:是追求单纯的物质享受、感官刺激,还是在合理物质保障基础上追求精神富有与兴趣高雅的生活;是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只图个人幸福,甚至损人利己,还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主,在奉献社会的基础上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甚至关键时刻牺牲个人利益。很显然,答案是分明的:前者的幸福观是狭隘、渺小、自私和堕落的,后者的幸福观才是高尚、伟大的,才是真正的幸福观。

2.个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生有诸多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有痛苦也有快乐,有幸福也有烦恼,有顺境也有逆境,也有不少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风险,这些烦心事始终困扰着人们的心智与情绪。因此,要想立好德,还得要解决好这些烦心事。关键是要正确面对复杂的生活状态,做到荣辱不惊、处惊不变,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要始终不忘初心。人生初心在于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只是努力下一系列的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始终不忘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始终坚持人生大方向与大志向,排除万难,脚踏实地,一往无前,砥砺前行。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人生。人生虽然复杂多变,但是一旦把人生想明白了,想通透了,人生也就变得简简单单。

3.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来抓。“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一段时期以来,许多学校并没有把这一根本任务落在实处。如基础教育唯分数论、高等教育唯技术和唯专业论的倾向较为严重,甚至有些高校出现了弱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严重政治问题。为了把学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中央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中心环节的位置上抓起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大格局。

三、习近平重点论述了干部与青年的道德问题

习近平一方面强调全社会人人都要讲道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5]。同时,他又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道德问题,尤其对干部与青年的道德问题,还专门作了深刻论述。

(一)干部道德

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心任务是把党员和领导干部教育好、管理好。思想建党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基础,其中解决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对此,习近平作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论述,构成了完整的干部德道理论体系。

1.习近平阐明了何谓“官德”及具体内容。习近平指出,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修养,可以概括为“为民、务实、清廉”六个字。“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6]。官员的基本职责就是为民服务、为民谋事、为民办事。封建官员尚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信条,何况以“为人民服务”为执政宗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把“为民”作为自己工作的唯一目的,做到任何工作都是为民谋福利、使民得实惠,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务实”是达到“为民”目的的根本保障。领导干部所承担的建设与民生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责任重于泰山,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难当重任的。“清廉”是“为民”的必然要求。对干部提出清正廉洁的要求,完全是入情入理的。干部除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待遇之外,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权利和利益。

2.习近平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要求。第一,习近平明确提出:“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要善于辨别、正确处理四组关系——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7]辨别四组关系,集中到一点,就是辨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知、政治选择与政治态度的大是大非问题。政治素养是领导干部的首要道德素养。在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选择。领导干部最大的职责就是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第二,习近平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8]针对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教训,习近平特别关注领导干部生活道德问题,谆谆告诫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的嘴,守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家庭成员,千万不要栽倒在腐化生活的泥潭里。他认为,关键是要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习近平明确提出:“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9]这里,习近平强调了领导干部不仅仅是要守住道德底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做道德模范。他一再号召基层领导干部要向焦裕禄学习,做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他告诫年轻干部务必要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做“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10]。习近平的这几点要求,把领导干部的道德示范与引领作用概括得非常透彻与全面。

(二)青年道德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道德强,才是国家真正的强。习近平极为关注青年的道德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论述。2013年5月4日,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了青年加强思想道德的总体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11]这一总体要求内涵丰富。

1.提出了“道德认知、道德养成、道德实践”相互结合的要求。道德认知是基础,要求青年人有正确的认知。正确的道德观就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先进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坚持正确的道德方向、道德原则和道德立场。其基本内容要点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个人离不开社会,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集体主义是科学合理可行的道德原则,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反应,是有害的道德观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健康向上的道德生活与真善美的道德情趣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等等。学习是进步的阶梯,青年只有不断学习科学的道德理论,才能眼明心亮,才能在所谓“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个人主义是合理的”等狡辩面前作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2.提出了“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道德,青年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世代相传的大问题。习近平用了扣扣子的比喻,要求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终身磨炼的过程,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登高望远,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在工作与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中去体验感悟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要珍惜美好青春时光,勤奋学习,获得真学问。要在修身养性、明辨是非、笃实行动上下真功夫。增强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四个自信”。要扎实做事、踏实做人,志在千里,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把自己的青春抒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3.提出了“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要求。这三项道德都具有影响面广泛、约束性强、要求具体的特点。以职业道德来说,不管什么职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家庭美德问题上,习近平特别强调青年人要在家庭中尽好子女应尽的责任,正确处理好家庭各种关系,自觉养成诸如勤俭持家、情趣高雅、健康快乐、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同辈团结、邻里和谐等家庭美德,做一个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情操高尚、事业有成的好青年。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生活观,坚决抛弃拜金主义的家庭生活目标追求,自觉抵制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做新时代移风易俗社会生活新风尚的引领者。

四、习近平道德思想的特征

总结起来,习近平的道德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思想论述的深刻性。习近平对每一个道德观点的论述都及其深刻透彻,给人以深刻启迪。例如,习近平对干部道德问题的论述,从什么是官德的具体内涵,到为什么会出现严重道德问题的思想根源,再到怎样去提升干部道德修养,以及干部不仅要守住道德底线,更要做道德模范都作了深刻阐述,具有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二是治国理政的战略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筹划道德建设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他一再强调,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价值判断等思想问题是所有国家治理问题的总开关、总根源,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要标本兼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这两手都要硬起来。道德问题不解决,社会基石就不稳固,人际关系就不和谐,国家和人都立不起来了。三是理论观点的创新性。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德的论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是一种德,无形中既提升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社会地位,又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两者形成一股强大的意识形态实践合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号召力。

总之,习近平的道德思想既深刻论述了道德认知、道德养成、道德实践等基本道德理论问题,又深刻论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与转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既强化了道德底线的坚守,又突出道德模范的示范效应;既关注所有人的道德生活状况,又凸显特殊群体的道德社会影响力。习近平的道德思想,体系全面,内涵深刻,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大德私德公德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大德歌·冬景
上任去任 皆莫放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私德教育
太没公德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积微善,成大德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