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问题意识导向”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8-04-03刘秀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导向意识

刘秀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也依赖于理论的先行。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30年,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发展。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1]。开展以“问题意识导向”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是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意识导向”的定位

(一)目前的研究现状

以“问题意识导向”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讨,目前主流趋势尚处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变革层面,未能凸显引领的地位。一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导向”视作问题引导式或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2-3]。二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等同于学生的主体性,贯彻问题意识即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4-5]。此外,个别研究者提出了将问题导向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范式,强调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如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回应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和过程[6]。

(二)确立“问题意识导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引领地位

引领即领导、带领,是一种指向,也是一条主线。以“问题意识导向”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的要求以“问题意识导向”为指南,设计及构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引领地位应有之义至少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将“问题意识导向”确立为提升课程实效的指导思想。“问题意识”导向应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实践,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为指导思想,贯彻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中,作为提升课程教学实效的主要出口。其次,将“问题意识导向”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每一环节。应以“问题意识导向”贯穿每个课程单元,围绕问题设计课程内容,围绕问题选择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挖掘提炼,提出问题及时解决应对。总之,以“问题意识导向”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引领,不能将“问题意识导向”仅仅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理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

问题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必由之路。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是什么?

毛泽东曾讲,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借助教材这一载体同学生在特定时空内的对话。影响对话效果的即是问题。从这一角度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外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方面以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感知维度。

立足这三个方面、两个感知维度,对教学中问题的探寻还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问题为矛盾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以问题形式表现出来的矛盾, 包括大学生认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价值实现活动中需要与满足的矛盾等[7]。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是教学外部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能是教学过程某一环节的问题,还可能是理论和实践的脱离问题。其次,问题应源于实践。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可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都是紧紧围绕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需要。 毛泽东思想围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回答在新的历史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都立足不同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对问题的先验逻辑,更不是对问题的空想或假设,而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其问题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发现和提炼。任何脱离实际的假设问题或先验逻辑问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假问题”,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调查分析,就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的发言权。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一)正视问题是发现问题的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发现这些问题,前提是要正视问题。正视问题即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素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采取漠视、回避甚至掩饰的态度,仅仅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为目的,缺乏对课程内容的反思与总结,则不可能发现问题。正视问题首先需要积极的态度:对课程教学充满责任感的态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热情的态度,对教学质量提升孜孜以求的态度。只有以这样的精神状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细致体察课程教学的每一细节,及时反思与总结,才有可能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也需要具有问题意识的基本素养。问题意识是一种问题性思维,体现为主动性思考和探究的常态性行为习惯。问题意识这一基本素养需要一个养成的过程,从注重细节、小事入手,由主动思考逐步转化为自觉行为。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素养,才能敏锐地觉察课程教学中的细微环节、学生的细微表现,才能进一步去发现问题。

(二)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全面深入了解和相关问题的探究,目的是掌握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将调查研究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是发现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调查要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教学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因素和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因素。教学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各种社会错误思潮、同教学理论相矛盾的部分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部分涉及公平正义的焦点矛盾等;教学过程各环节因素则包含教师、教学方法、学生思想特点等环节;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脱离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无法同当前社会实际产生交集,更无法用所学理论去指导社会实践,由此产生理论的无用论等。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调查,至少应涵盖以上三个方面,同时调查也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就某一环节进行。

2.调查研究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注重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常规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交流等。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特性,也要求我们要积极应用网络调查的手段,如利用手机APP进行问卷调查等。同时,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应用于发展,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基本行为认知进行数据调查分析,如充分利用学生各种QQ群、微信群中的非结构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同课程相关的真实问题。

3.调查研究要注重获得真实信息,禁忌流于形式。调查研究中共性的问题是,受被调查者应对态度的影响,调查内容不能反映被调查的真实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调查中,由于更加强调被调查者的真实心理或思想,这种问题就更容易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调查方式、方法的选择,注重调查环节的具体细节,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自选动作”,提升被调查者的“获得感”,以保障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要注重调查与研究并重。调查只能获得初步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表象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或本质,进一步的数据研究分析是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其数据背后要揭示人的思想,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始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如果调查的多,研究的少,就只能是只有过程而没有结果。

(三)善于在反思与总结中发现问题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以往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具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8]。教学反思的过程涉及教师本身问题、教学方法选用问题、课程组织设计问题、学生课堂反映情况等诸多教学环节,阶段性、常态性的教学反思是发现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教学反思一般需要一定的教学周期,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较强,因此,及时发现问题需要将教学反思同课后总结结合起来。课后及时总结问题,教学反思发现常态问题,两者结合就能基本准确判定问题所在及其基本指向。

(四)问题的凝练与提出

发现问题是揭示现实矛盾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延续就是把现实矛盾进行凝练,抽象为理论问题进行提出。在问题的提出中,“价值和政治立场决定视野,决定提出怎样的问题;理论素养决定着提出问题的能力、深度和水平;研究对象材料积累的多少决定着提出问题的真假程度”[9]。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问题的提出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调查研究所获得材料的数量与质量。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具备扎实的调查研究能力,使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刻性、体现本质性。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式取决于具体问题本身,因此,这里只讨论问题解决的通识性原则。

(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各高等院校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专业氛围、校园文化等各有差异,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必然呈现多样性。因此,立足学校实际、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原则,选取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解决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唯技术论,因为各种新式教学技术与方法,不一定具有通识性,不一定能符合全体大学生的“胃口”,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二)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中问题是矛盾的反映,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中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抓住矛盾形成的根本原因或渊源。对矛盾形成原因的探究与提炼,是揭示问题本质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有效实践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禁忌是就问题表象而解决问题。如发现课堂吸引力不够,就盲目地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课件上追求“花式”,以新奇来解决吸引力问题。这种解决方式只能有一时之效,很可能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而使问题进一步严重。

(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抓住主要矛盾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的形成可能源于外部社会环境,也可能源于教师知识素养及讲授水平,也可能源于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脱离等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不管有多少成因,其中一定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矛盾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扭转课程教学中的不利局面,就可以为其他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较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素养、理论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以更丰厚的知识储备去支撑课程教学实践,以更广博的知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实现“深入浅出”。其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升理论修养,以透彻的理论去分析问题、阐释问题、归纳问题,更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最后,还要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善学者智,善学者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理论课导向意识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偏向”不是好导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犬只导向炮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