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野下对西部民族舞蹈的认识
2018-04-03郭静
郭 静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指出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来说,“丝绸之路”是重大的机遇,能促进民族民间舞蹈传承、舞蹈人才培养,以及舞蹈编创与表演创新,促进舞蹈产业化建设等。因此,结合丝绸之路的文化和历史发展,浅谈丝路视野下对西部民族舞蹈的认识。
一、西部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
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中国西北地区,在两千多年前,谓之“西域”。自张赛通西域开拓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以来,一直是中原和西域、中国和中亚以及西方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各民族拥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常常在佳庆吉日借助舞蹈来寄托美好心愿、表达欢愉心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形式。
位于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省,先后发现了四十多种新中国成立后罕见的民间舞蹈,有流传于大巴山区的“羊角舞”“穿花舞”,它们质朴粗犷、节奏很强,具有古羌族原始舞蹈的遗风。西乡的“莲花碗”“跑桥”“放河灯”等民间舞,具有古朴、典雅而感情奔放的特色。洛川的“老秧歌”舞,动作潇酒,活泼诙谐,较细腻地表现了男女青年的爱慕之情。宝鸡县的“黑社火”“笑谈”舞等,舞时女的驾风凰,男的骑骏马,边舞边唱,妙趣横生。咸阳市的“梆绞舞”,相传起源于西周,“织布机舞”再现了古代农妇织布的情景。
二、丝绸之路与西部民族舞蹈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以唐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如今说到丝绸之路就绕不开舞蹈。
“丝绸之路”给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何把“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到文化发展上?我国的歌舞剧创作作出了很好的回应:陕西省文化厅监制出品、陕西省歌舞剧院制作完成了原创大型舞剧《丝绸之路》。作为全剧的贯穿性主题,《丝绸之路》在文化内核上密切紧扣“路”的寓意和精魂,即“路”在心中、“路”在眼前、“路”在脚下,“路”在筚路蓝缕、百折不回的延展和纵深中。舞剧《丝绸之路》是陕西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所涉时空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所涉国家范围广,文化多样,文化资源极为丰厚。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获得有益的营养。如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和国家纷纷“以舞为媒”促进着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繁荣,续写丝路传奇。2017年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世界各国、各民族舞蹈艺术在这里汇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中外艺术团体在这个“舞台”上精彩亮相,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不同语言、文化在交汇交融。歌洒天山,起舞丝路,人们心中的世界更加开放、包容、辽阔,共同描绘着“中国梦想 多彩丝路”。
三、西部民族舞创作顺应时代
鲁迅先生曾论述过“政治先行,文艺后变”的社会课题。如今“丝绸之路”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诸因素在内,当然会影响并促成文艺的创作和发展走势。西部民族民间舞作品创作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融入丝绸之路。换言之就是说西部民族民间舞的艺术形式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向前发展。当然,西部民族民间舞的创作还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舞蹈起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舞蹈,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身心,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同时也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乐记》中提及的“观其舞,而知其德”,就高度概括而又精辟的阐述了舞蹈的社会作用和历史价值。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又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因此西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应架起连接丝绸之路起点及沿线国家的文化桥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加文化认同和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