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8-04-03俊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宣城市裁判员奖牌

孙 俊汤 敏

(1.皖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安徽 芜湖 241002;2.合肥陆军军官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安徽省运动会是由安徽省政府主办,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承办,举办地市政府协办的全省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该运动会能充分有效的反应出安徽省的竞技体育水平,也能显示出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以近三届宣城市代表团省运会的表现分析,第十一、十二届省运会,均排名第十四,获取奖牌总数基本稳定;第十三届省运会,排名第十,跨越了四大步,比赛金牌、带入金牌大幅上涨,为总体成绩提升提供了坚强支撑。但在总成绩跨越进步之下,宣城市竞技体育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优势项目田径十一届到十二届有一小幅上涨,十三届大幅下滑;体操项目十一届获得12枚奖牌,十二届仅获1枚铜牌,十三届奖牌归零;跆拳道项目由十一届、十二届9枚、10枚奖牌十三届下滑到5枚,且金牌数由3枚、4枚下滑到1枚;代表体育运动水平的三大球项目,足球三届未获任何奖牌,排球水平低下,未取得进展,仅篮球在十三届省运会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取得了两个第三名和一个第六名,获得了4.5枚金牌。

宣城市代表团在总排名快步提升情况下,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制约因素

1.1 参赛项目因素

安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部设比赛项目20个大项482个小项,设立566枚金牌,宣城市参加了16个大项比赛,共夺得27.75枚金牌。参赛项目占比赛大项的80%,大项中众多小项未能组队参赛。

十二届省运会青少年部设比赛项目20个大项508个小项,设立599枚金牌,宣城市参加了12个大项的角逐,共夺得金牌26.5枚。参赛项目仅占比赛大项的60%,空余项目较多。

十三届省运会青少部设立比赛项目共22个大项和557个小项,设立920枚金牌,宣城市参加了18个大项180个小项的角逐,共夺得金牌56.5枚。虽然参加了18个大项比赛,但实际参与的比赛小项仅占省运会设立项目的33%。其中射击、体操、游泳和摔跤四个大项243枚金牌,宣城市参赛队员很少,导致四个大项颗粒无收。田径项目共设97枚金牌,由于参赛运动员少,仅获得1枚金牌。

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众多比赛项目未组队,参赛项目少是不能获得更多金牌,总体成绩偏后的主要原因。

1.2 运动员生源因素

笔者实地采访,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认为十三届省运会的传统优势项目成绩大幅下滑,与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参加训练,运动员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在十一届和十二届省运会上,宣城市代表团的田径、跆拳道和体操一共获得21枚金牌,其中田径9枚,跆拳道7枚,体操5枚。然而,在十三届省运会上,这三个项目仅仅获得了2枚金牌,体操项目一枚奖牌也没有取得。

承担竞技体育主要训练任务的市体育运动学校生源不足,传统优势项目走下坡路,成绩大幅下滑,是宣城市不能获得更多金牌,取得更好成绩的另一重要原因。

1.3 场地设施因素

宣城市没有射击、皮划艇等项目训练场地,不足10个游泳馆多租赁私人经营,网球、足球场地少,多数不标准,标准的田径塑胶跑道不足。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建设力度,但体育设施和器材仍不能满足竞技体育训练需求。

宣城市代表团有的项目没能参赛,有的项目在省运会上没有好的表现,与专业训练场地和器材缺乏关系密切。

1.4 教练裁判员因素

宣城市各项目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和能力不高,只有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是专业运动员出身,12个球类项目的教练员几乎全由学校的体育教师担任,虽然这些教师也参加过相关培训或有专业学习经历,但仅仅可以满足于正常的教学训练,对竞技训练不精通,有的甚至对比赛规则也了解不深,训练很难做到因势利导,突出成效。

宣城市的裁判员严重缺乏,如篮球项目没有国家一级裁判,其他项目的国家级和国家一级裁判也很少。

教练员、裁判员队伍薄弱、水平低,对宣城市竞技体育日常训练造成了一定影响。

1.5 学训因素

由于大多家长不愿孩子当体育生,担心训练耽误孩子文化课成绩,不愿意孩子参加训练吃苦;成立金牌课题组,跨县训练,许多家长极力反对。应试教育、家长思想观念造成学训矛盾难以解决,运动员不足,特别是部分优秀运动员流失,对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有较大影响。

在十三届省运会上宣城市代表团仅获得了8枚银牌,22枚铜牌,比第十一届省运会银牌下降13枚,铜牌下降3枚,比第十二届省运会比银牌下降一半以上,铜牌也有所减少。运动员不足,缺乏后续储备力量,是宣城市下一步发展的严重后患。

1.6 综合因素

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存在以上五大因素的最终原因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地方经济实力不足。宣城1983年设立独立行政区,2000年撤地设市,直到2013年10月才组织第一届运动会,2013年11月组织了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综合性的运动会是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政府重视体育运动的具体表现,虽然近年宣城市对体育运动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短期行为很难保证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四年一届的省运会是各市竞技体育发展情况的检验,宣城市主要由教体部门负责组织训练和参赛工作,其它部门几乎不参与,一个部门组织协调能力毕竟有限。

宣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设市之前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根本无钱投入体育等社会事业。近年宣城的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14年全市经济总量发展为913亿元,名列全省第十,加大了体育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但与其它市相比仍较落后,薄弱的地方经济制约了宣城体育事业发展。

宣城市山区面积大、工业基础差,尚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换初期,城镇化率不足50%,农业经济为主的现状制约了宣城体育事业发展。另外山区为主的地域特征,造成宣城市水上运动项目先天不足,使宣城多年来在跳水、游泳、皮划艇和赛艇等项目上颗粒无数。

2.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对策

2.1 科学规划,区别推进

宣城市应立足现实,根据国家、安徽省“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全面总结“十二五”期间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和不足,科学制定宣城市竞技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完善扶持政策,落实提升措施,突出重点发展项目,瞄准待发展项目,培育相对弱势项目,引导弱势项目,单个项目以市体校为主体,集体项目以各个学校为单位,明确目标和分工,综合施策,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竞技体育发展。

2.2 扩大训练,增加参赛项目

努力克服缺项多,参赛项目过少,对竞技体育的严重影响。要超前谋划,尽早准备,组建训练队伍,先易后难,从小项做起,突破比赛空白。要制定目标,力求省十四运会比赛小项从十三运会占设立项目的33%提升到50%以上。要立足基础,稳扎稳打,不但要争取参赛项目,而且要瞄准比赛夺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力争第十四届省运会实现保十争九目标,奖牌总数达到130枚,其中金牌数75枚以上,第十五届省运会进入全省八强,奖牌总数达到160枚,其中金牌数85枚以上。

2.3 协调生源,重振传统项目雄风

要广泛宣传,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思想;要动员各学校积极发现、推荐优秀体育人才;要出台政策对推荐人才学校、教师给予奖励;要配套建设好体育生学习生活设施;要抽调优秀文化课教师到体育运动学校任教,增强学校吸引力,确保市运动学校的生源。

进一步放宽特招政策,准许优秀体育生特招进重点学校;体育生集训、参赛耽误的课程,学校须无偿安排补课,要开展优秀学生与体育生“一对一”帮扶活动,努力提高体育生文化课成绩。要加大参训体育生生活补助和夺取运动员奖励力度;要协调解决退役后运动员待遇,解除家长和运动员后顾之忧。

要全面分析传统优势项目成绩大幅下滑的根源,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措施,力争传统项目夺取更多奖牌,重振往日雄风。

2.4 配套设施,开发弱势项目

教体部门应对竞技体育训练设施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列出详细报告和建设计划,争取政府批准,尽早配套建设。对重点发展项目要确保训练设施数量和标准,对待发展项目要有健全的训练场地和器材,对其它项目的训练设施要配套到位。配套过硬的体育设施,为开发弱势项目,提高竞技体育训练效益打下基础。

2.5 加强交流,提升教练员和裁判员水平

积极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外聘专家入宣传授竞技体育训练方法和经验,组织市内教练员、裁判员外出培训,努力改善宣城市教练员、裁判员的现状。

对于新型、专业性很强、宣城市缺乏教练员的项目,在确定好方向和重点后,可以高薪聘请教练入宣,加快该领域的人才培养步伐。对有一定基础,但缺乏教练员带队训练的项目,可以尝试市际间、省际间教练员交流。对个别缺乏教练员、训练场所的优秀运动员,可采取对外输送训练,借力培养。

提高教练员、裁判员待遇,职称评定要向做出贡献的教练员、裁判员倾斜;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夺牌教练员、裁判员的奖励。

2.6 全民健身,增强后备力量

积极引导全民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营造全民健身特别是小孩爱好体育锻炼的氛围。要鼓励各类社会化体育组织发展,搭建竞技体育交流平台,凝聚体育人才,拓展后备人才选拔范围。

要遵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全民健身、培育人才入手,夯实人才基础,扩大人才储备,努力实现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宣城市裁判员奖牌
奖牌
手工奖牌
首枚奖牌!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山东省青年排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一枚特殊的奖牌
宣城市蔬菜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