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等化视野下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研究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均等化安徽省农民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0.引言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多元化和法制化[1]。安徽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域、城乡和人群间的均等化和标准化,重点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公共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但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是其发展的短板,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农村。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关键时期,探讨在“均等化”理念下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问题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1.“均等化”内涵

在汉语词典里,“均等化”就是公平的意思,这一点也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认可。均等化涵盖了机会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三个方面,具有层次性、相对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机会均等表示一个国家全体公民,不受地域,贫富差距,个人天赋等因素的影响,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机会应该均等的;结果均等意味着全体公民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结果应该是大致、相对均等;过程均等意味着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过程中,尊重每个公民的自主选择权。均等化的层次性是指将均等化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层次,最低标准是要保障公民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中等标准是指政府提供平均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最高标准是指全国各地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结果水平均达到一致[2]。均等化的相对性是指均等化不是绝对的均等,不是平均主义,是基于公平和平均的原则上,合理控制贫富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均衡发展,保障全体公民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均等化地域性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受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环境、习惯差异的影响等,造成了人们对于公共服务产品的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因此,政府部门在考虑公共服务供给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地域因素,而不是笼统的“一刀切”。

2.安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成就

2.1 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2006年,安徽省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9年将其列为“民生工程”之一,并要求对已经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实行年度考核,将工程管理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占据一定比重,重点检查规范各类文件档案管理、规范使用管理工程器材、推行项目的责任制三方面情况[3]。安徽省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村的实施过程中,建设论证充分,实施措施、手段和方法合理,建设遴选细致,根据规划、标准和有遴选原则制定了《安徽省“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并根据《规划》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和配套措施。从建设状况来看,到2010年完成了4000个试点村的建设,占到1/6行政村。从效果上来看,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以来,农民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断上升,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上涨,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2.2 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国家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快速发展,包括《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等,这些文件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安徽省紧跟其后,根据安徽省情,出台了《安徽省“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安徽省国民体质监测“十二五”发展规划》、《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文件。除此之外,还专门针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制定了 《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2011年《安徽省体育人才“十二五”规划》等等,这些政策的提出施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让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保障。

2.3 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财政投入和基层体育组织机构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从2004年起,安徽省实行财政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原先的省管市、市管县的体制为省管县,对全省57个县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在公共体育方面,主要通过加大公共体育服务投入,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投入机制,着力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完善“一事一议”“以钱养事”财政支出制度。在财政改革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力度,并设立农村公共体育发展专项基金,确保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健康发展。

3.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现实考量

3.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民数量众多,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下。“十二五”以来,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6300元提升到2015年的10821元,恩格尔系数则从40.77%下降到33.7%;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改变了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政府近几年给予了农民一定的农业补贴,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村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显著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市场供需不平衡、生产水平低下、城乡差距大、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水平是影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程度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而不断增加。

3.2 弱势群体多,常住人口呈老龄化和低龄化趋势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基于社会资本 (尤其是社会关系和组织资本)、经济条件、生态环境、人后或人力状况、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标准来考量时,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或组织[4]。安徽省贫困人口众多,在61个县中,有19个贫困县。此外,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安徽省人口再生产实现了由历史上“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模式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的转变。安徽省统计局人口发展分析报告指出,我省人口老龄化加剧,预计“十三五”末,60岁以上人口突破12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9%”,平均每5人当中就有一名60岁以上老人,加之,安徽省属于外出务工输出人口最多省份之一,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农村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3.3 体育人力资源短缺

体育人力资源是指受过一定的体育教育,具备一定体育知识或运动技能,具有体育管理、研究和创造能力的人[5]。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问题更为突出,只有少数能够带领与指导农村体育活动的人员,并且,他们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普遍低下。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重视和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没有专业人才,即使有好的服务设施,也无法提供相应的公共体育服务,服务质量更是无从提高。

3.4 农民体育意识淡薄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所,体育意识是指人们从事体育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对体育实践,体育运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6]。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体育教育,农民的体育意识普遍较差,在体育价值观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区,认为劳动就是体育,劳动可以替代体育锻炼,老年人有着错误的观念的尤为严重,这是农村长期受不正确的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休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十分有限,体育消费在许多农民的观念里被认为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他们更热衷于不需要花钱的体育活动,这与农村人的消费能力低下有一定的联系。农民的体育意识不够,再好的场地设施也仅仅是摆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4.“均等化”视野下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思考

4.1 建立健全可持续投入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的长效机制

首先,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支出政策。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应加大对欠发达的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在财政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部门,应使公共体育财政供给向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上倾斜,以获得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渐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公共体育财政支出框架建设。其次,基层政府积极发展应自力更生,发展农村经济,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最终形成有力的可持续财政支持机制。最后,要杜绝“形象工程”,支持“民生工程”。在过去,很多县级政府不考虑财政收入实际,建立体育馆甚至高尔夫球场等脱离农民实际需求的设施,为此今后县乡财政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要根据农民实际需要,从保障民生的角度出发,投入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支持。

4.2 建立健全科学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管理机制

首先,重点扶持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县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加强对老年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满足。坚持因地制宜、保基本、普惠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调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全面提升老少边穷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其次,加大对农村乡镇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建设基层公共文体服务中心,并配套建设群众需要的的体育运动场地,不断丰富室外健身器材种类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加强对健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最后,积极推进乡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与公共体育联动模式发展。加强对农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同时,做好其体育设施免费对外开放工作,进一步提升其利用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4.3 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

提高供给效果的首先要明确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主体是谁,要明确为谁供给、何时供给以及何地供给的问题。安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主体应该是居住在自然村和行政村的村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重点应该是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农村社会弱势群体。安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就要考虑这部分农村居民的普遍需求,重点加强村级公共体育场所建设、体育组织建设、体育活动管理等。在体育项目的组织开展上,应开展一些广场舞、跑步、乒乓球等普及性高技术难度低的项目,并结合农村实际和地方特色,多组织开展一些诸如舞龙舞狮、龙舟大赛、花鼓灯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形成群众的体育活动品牌。

4.4 大力培育基层体育组织和民间体育组织,培养基层体育人才

大力培育发展县级以下基层体育组织,加强民间体育组织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探索体育社会化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发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举办种类群众体育活动,以联办、合作等各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群众体育活动,增强群众体育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突出文体站职工,具有体育特长的群众和大学生村官,对他们进行体育专业知识培训,把他们发展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

5.结束语

我省作为中部奋力崛起省份,在推进农村公共体育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农民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为导向,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建立健全可持续投入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管理机制,做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大力培育基层体育组织和民间体育组织,培养基层体育人才,实现我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又快又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均等化安徽省农民
成长相册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饸饹面“贷”富农民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