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
2018-04-03贾锦山
贾锦山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辽宁·锦州 121000)
提升人的身体素质与新陈代谢速度是田径训练的主要作用,但是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存在造成人体损伤的可能。在田径训练或者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因受伤而无法比赛直接退场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田径训练对抗性与强度正在逐渐提升,田径训练中运动者损伤出现的频率也在提高,很多运动者也因为训练中造成的损伤被迫终止田径训练。田径训练中,可能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包括身体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身体韧带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预防措施,那么这些运动损伤势必会影响到运动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运动者终身残疾。因此,了解田径训练常见损伤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田径运动者而言已经成为一项必要工作,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一、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
(一)身体肌肉拉伤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运动者由于长时间的运动、训练,韧带与肌肉会产生较为剧烈拉长与伸缩,这样就会出现肌肉拉伤。肌肉拉伤也包括多种类型,例如细微损伤与韧带撕裂、断裂等。在田径训练中出现肌肉拉伤损伤时,运动者会出现身体疼痛、受伤部分肿胀以及身体功能障碍等现象;如果受伤部位没有及时的得到处理,那么可能会导致肌肉损伤加重与韧带过度拉长,这会增加运动者的病痛。如果运动者受伤部位存在凸起或凹陷现象,那么可以认为运动者受伤部分出现肌肉断裂情况。
(二)身体关节损伤
身体关节损伤在田径训练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手腕关节、腰部关节以及脚踝关节是损伤频率最高的几个部分,肘部关节与膝关节也容易出现损伤。本文以脚踝关节损伤为例。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如果运动者在跳跃时出现失误,那么可能造成脚踝扭伤,其具体表现为脚踝关节的外翻与内翻。如果脚踝关节存在损伤,那么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运动者脚部承重能力下降,无法正常行走,脚踝部位发红肿大。同时,脚踝关节损伤还可能导致韧带撕裂,如果脚部韧带,那么脚部肿胀会更加严重,皮肤也会出现淤血。
(三)身体擦伤
身体皮肤与粗糙表面物体接触、碰撞与摩擦,导致身体出现损伤的情况即身体擦伤,这也是运动者在田径训练中容易出现的损伤类型之一。运动者在进行跑步训练时,如果出现摔倒情况导致身体表面皮肤与跑道碰撞摩擦,那么皮肤就会因此而出现擦伤。在遭受身体擦伤时,运动者的表面皮肤会出现剥落现象,血液流失较多。一般情况下,身体擦伤会出现在肘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如果运动者身体素质较好,对伤口处理较为及时,那么伤口会很快结痂;如果运动者没有及时的处理伤口,那么伤口可能会出现感染化脓等情况,对运动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二、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
(一)运动者自身缺乏防范意识
运动者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如果自身缺乏防范意识,在训练过程中不注重自身安全,随意的进行某些活动,那么必然会导致运动损伤在自己身体上出现,给自己的田径训练与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如果运动者与相关的教学人员没有对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运动风险、造成的运动损伤有着清醒的认识,那么就会极大的提高运动损伤的出现几率,不仅会降低田径训练的实际效果,还会让运动者在生理上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运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防范意识的缺乏导致在田径训练过程中难以使用良好的防范措施,在运动损伤出现后也不能针对损伤部分及时的进行处理与治疗。
(二)运动者运动量过多
运动者需要依靠自己的身体去进行田径训练,但是他们身体的承载与运动能力都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运动者为了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过于追求运动量,可是过多的运动量必然导致身体无法承受过多负荷。在运动过程中,适量的负荷可以使运动者的身体机能获得提升,身体素质也能够因此而增加,但是过量的负荷会成为运动者出现运动损伤的诱因。长期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运动,不仅无法让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还会形成肌体劳顿,影响身体健康,降低实际训练效果。
(三)运动者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对于田径运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运动者身体上的各个部位进行适当的运动,让运动者的身体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训练状态,适应各项训练内容,更好的完成田径训练,通过训练使身体得到锻炼。如果训练之前没有进行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够充分,那么运动者的身体必然会存在一定问题,贸然的进行各类剧烈运动必然会导致运动损伤。很多田径运动者没有认识到准备活动对自身的重要作用,因此没有在准备活动上制定详细的内容,导致肌肉温度较低,内脏器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肌肉延展性与力量受到限制,关节也没有因适应运动而灵活,因此,运动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如果田径运动者以这样的状态去进行高负荷的训练,那么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四)训练内容安排存在问题
田径运动者在进行田径运动时进行的诸多训练内容都应该以循序渐进作为主要原则。如果训练内容安排存在问题,田径运动者无法合理的进行各项训练活动,那么必然会对运动者的身体造成损害,致使运动损伤的出现。运动者与相关教学人员在为田径训练制定相关计划时,需要以田径运动者的身体条件为依据。如果没有考虑到田径运动者的实际身体情况或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强行要求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运动,那么不仅无法达成训练目标,也会让田径运动者的身体出现损伤,影响其他训练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运动者习惯问题
很多田径运动者没有在运动、训练过后及时的进行放松活动,导致肌肉、关节、内脏始终保持在运动状态,那么长此以往,身体机能必然会有所下降,运动疲劳程度也会因此而提升,在影响田径运动者生活状态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部分田径运动者过于注重田径训练的作用,在自己身体存在问题时,例如睡眠质量较低、身体患有疾病时仍旧坚持田径训练,这样的精神值得表扬,但是行为不能提倡,因为当田径运动者身体存在问题时,他们的力量、速度都会有所下降,不但无法良好完成的训练任务,还会让身体承受更多的负担,运动损伤出现的风险也随之提升。
三、田径训练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提升防范意识
田径运动者与教学人员需要了解运动损伤的严重危害,并以此为依据,提升对运动风险的防范意识,降低运动风险出现的几率,保证田径训练的安全性,让田径训练能够正常进行。为了保证田径运动者出现运动损伤后能够及时的得到处理,教学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损伤处理技术,在运动损伤出现后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将运动损伤带给田径运动者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教学人员还需要注重培养田径运动者的坚强意志,降低运动损伤给田径运动者精神上带来的影响,使他们能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训练与伤痛。田径运动者自身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在训练过程中注重保护自己的安全,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让自己的身体始终维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二)合理安排运动量
田径训练能够保证田径运动者运动水平的有效提高,让田径运动者能够掌握多种类型田径技能,通过田径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为了保证田径训练质量以及田径训练者的身体健康,降低运动损伤的不良影响,教学人员需要合理安排田径训练运动量,在保证训练效果时避免田径运动者出现运动损伤。教学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田径运动者的身体情况,并且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训练计划,为田径运动者合理规划运动量,保证田径训练活动能够满足运动者的需求,而且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状态,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同时,长期的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田径运动者的身体产生劳损,因此,教学人员需要在安排运动量的同时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将这些内容作为训练的一部分,保证田径训练效果。
(三)注重准备活动
每一位教学人员与田径运动者都应当认识到准备活动对于田径训练的重要作用,提高准备活动的实际效果,利用准备活动,对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在剧烈运动之前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让运动者的关节、神经与肌肉进入运动状态,并且使它们的功能得到提升。只有当田径运动者的身体机能通过准备活动得到提升时,他们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田径训练中各种剧烈的运动,通过田径训练使身体得到锻炼,同时降低运动损伤的出现几率。
(四)注重恢复活动
田径训练完毕后,恢复活动对于田径运动者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帮助田径运动者的身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中解脱出来。进行各类放松动作使身体状态得到舒缓只是恢复活动的一部分,通过众多放松动作让关节、神经、内脏以及肌肉从原本激烈的运动状态中逐渐平静,让运动者的身体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物理恢复也是恢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利用一系列物理措施(例如按摩、洗浴等)帮助田径运动者降低因剧烈运动而带来的疲劳感,同时配合合理的饮食让田径运动者的身体机能得以恢复,预防田径训练带来的运动损伤。
结语
运动损伤是田径训练中的一种现象,这会影响田径训练的实际效果,给田径运动者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田径运动者与教学人员需要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运动损伤有着充分的了解,知晓导致运动损伤产生的各类原因,并且积极制定预防措施,安排合理的准备活动、恢复活动与训练计划,同时掌握对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措施,降低运动损伤给田径运动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田径训练的正常进行,让田径训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张仝.田径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5):28+30.
[2]张景龙.浅析体能训练对防治田径运动损伤的作用及措施[J].田径,2008,(03):52-55.
[3]孙秀苗.浅谈田径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