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2018-04-03曹鹏
曹 鹏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引言
我国在十年前由教育部在普通本科院校招生时,正式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已成为各大院校的基础专业之一。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运用现代化的理论知识、方式方法及先进技术,为我国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及社区管理等相关领域中做出积极贡献。在多年的不断努力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也形成较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也更加科学性。但,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专业的实践教学却存在诸多不足,对此,各大院校应充分重视并积极解决这一问题,探索有效措施来完善及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一)课程安排缺乏科学合理性
实践课程的合理化安排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开展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当前许多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上显得不够谨慎。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纲要中,只是单纯的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地点、课时、纪律及实习任务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却没有说明实践的教学内容、实习的目标以及有关考核流程与制度等。这样过于随意化的实践课程安排与片面化的教学纲要设计,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除了在课程安排与教学纲要编写中存在问题,学生使用的专业教材也同样有着诸多不合理之处。虽然我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但该领域的教育专家们还是努力的创编了相匹配的教材,可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因而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上出现了许多不同观点,导致了教材中许多内容与实践有着较大距离。
(二)实践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
在我国大多数院校中,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其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只是对实习的认知、了解毕业论文等简单基础内容,无法真正提高该专业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努力打破教学内容所存在的局限性,积极拓展并丰富课程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构建具体的实验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气氛,并有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这样的实验室能够有效拓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由于我国政治体系的正处在改革当中,因此,并未完全将社会管理工作职能全权委托给公共管理,这种复杂的状况也就导致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无法让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的真实水平,进而增加了实习的难度。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始终针对加强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科学规划、提高实际应用价值,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在有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系统的有利支持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内容应有基本管理、技术运用、综合应用三方面组织。基本管理主要包含管理、社会、行政管理、领导能力、决议管理、方针管理以及危机处理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技术运用包含现代化工作、信息系统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网站运营、决议支撑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积极根据以公共管理系统化模拟为主要内容的课内实践,以社会实习、企业实践及实际训练等构成的课外实践为辅助内容,促进学科知识及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上述的两个层面的构成,都是以详细的课程的基础单元,内部设定了相应的板块,使其更加清晰明确。在正式运用过程中,应更进一步细化及全面的思考,确保实现课程与知识间的协调性,并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与掌握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的身份角色,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构建实践教学课程系统
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整体目标引导下,从实践教学的统一化角度出发,构建实践教学的课程系统。突破原有课程之间存在的屏障,有机融合实践教学知识内容,满足专业全面了解及应用、实践能力及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缕清实践教学课程系统的内部结构关系,按照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明确基本管理、技术运用以及综合应用等课程的重要内容,使其包含所有学生实践能力锻炼中的涉及到的要点,让学生在了解当前最新技术及工具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技能。
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构成全新的有效机制,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冲破条件的局限,加强情景及过程中的模拟性实战性。根据课堂答辩、专题讨论、课题探究、角色转换等方法,实现互动式教学。与此同时,要积极利用信息库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网络政务模拟软件、质量监控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社会运营及其软件生动化仿真软件等,缩短实践与就业之间距离,根据岗位及其领域,设计课程的专项训练技能、组织相关比赛,例如普通办公、网络管理、项目设计等,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思考与解决能力,让学生以最快的时间上岗,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还要充分组织实践教学的内容管理,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深度探究、知识整合,创新教学内容,提高知识应用价值。
(二)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外,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利用网络技术,基于学校的网络、结构及资源,建设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场地限制,可以更加灵活自主的选择实践学习的时间、场地与方法,确保按时完成实践教学所布置的具体任务。学生可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际训练的项目,下载有关参考资料、实践案例与分析软件等。而教师则可以在平台中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规定完成期限,并能在网络中实现在线审核与查收,有效节省了工作时间。网络论坛与社区能够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所涉及的热点新闻及话题,激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讨论中,相互对热点事件表达看法。教师引领、把控探讨的过程,制定讨论、进行总结,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可以将其纳入到最终的学生评价中。此外,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还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规定与程序感受不同的工作岗位角色,全方位掌握社会形势,积累更多经验。在实际学习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技能比赛、辩论大赛、演讲与规划活动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将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奖励作为他们将来应聘时的实力证明资料,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
首先,实习实训能够有效解决校内实践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认知能力。为了防止社会实践停留在表面,避免教条化以及学生出现敷衍的态度,教师应注重实践细节,运用中间检验及随机抽查等方式,掌握社会实习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严格检查社会实习报告,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训练中,从中积累更多工作经验。在当前现代化社会中,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为实习实训开辟了全新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基于此,研发某些关于实习且操作简单的软件,积极引导学生多利用这些移动设备,进行网络在线互动。社会的实习互动可以作为重点内容,对其进行精心设计与营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为毕业论文提供更多有效素材,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学生就业率。
其次,学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开展长期有效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实习实训平台,全面强化实践能力拓展,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并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根据就业的主要方向,提供各种性质的管理岗位、单位行政岗位、社会发展的运营及规划岗位等多样性选择。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统一协调及稳定运行,应从集体管理、分散实训的角度,实施各项实习活动,提高实习实训效果及质量。
此外,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对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及岗位具体要求进行全面分析,及时改变观念,推动从所在单位、所处岗位层面的考虑及实践。重点强调学生要具有社会公德心、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相关规定及制定,建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用稳固的专业知识及合作精神协调好多种关系,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忽视日常对于实习实训的监督,要以辅导教师的监督及学生的自我约束为主,对实习实训的评价为辅,由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实训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同时学生也要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
结语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完善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与社会各领域提供有力支持。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强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及素养,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1]马晓燕,吴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以山东交通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个案[J].当代教育科学,2014,(01):57-59.
[2]徐红.完善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9):26-27.
[3]王薇.“四位一体”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