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

2017-03-09翁书静

环球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行政化局限性

翁书静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

翁书静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对公共事业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存在两方面的争议,即以政府为主还是以社会为主。以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为出发点,本文认为公共事业管理应增大社会主体的参与度,逐渐从政府型向全面型过渡。

公共事业管理;局限性;管理方式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在追求更好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就医、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软需求”。而这些都与公共事业及公共事业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完善,发挥着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作用,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公共事业管理。为此,本文将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进行分析。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局限性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学者对其是怎么定义的呢?

(一)基本内涵

自1998年公共事业管理被教育部列为本科专业后,公共事业管理受到众多人的关注与研究,发展迅猛。然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并未得到统一定义。通过阅读文献,本文认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大致可分为两方。一方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以政府为主体。他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以朱仁显为代表;另一方则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以社会即公共事业组织为主体,他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物进行协调,以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过程”,以娄成武,郑文范为代表。其中下文将提及这两种基本内涵将会涉及公共事业管理方式的选择。

(二)局限性

(1)公共事业组织行政化。公共事业组织并不包括政府,它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具备独立性与公正性。这种公共事业组织有利于弥补政府主体的缺陷,与政府主体相比,由于其竞争性而具备较高的效益。然而,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并未完全脱离政府,反而依附于政府存在。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与运行方式都与行政部门相似,且其业务开展并不依靠市场,反而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公共事业组织的行政化违背了其设立的初衷,并不具备独立性与公正性,严重阻碍了其发挥增大公共事业效益的优势与职能。

(2)体制僵化,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由于我国处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事业应由政府全权监管的意识根深蒂固,资源不能在市场的调控下根据供求关系进行有效配置。此外,长期以来,我国未对资源配置设置明确的目标,使得事业单位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公共事业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

(3)运行效率低下。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行政化以及体制的僵化,公共事业组织内部缺乏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导致组织人员“无事可做”或太多事要做但做事效率不高。在解决公共事业问题,提高效益与效率上往往动力不足,公共事业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同时,却大量地耗费了时间与成本。

三、公共事业管理方式选择

由上文分析的公共事业管理基本内涵分析可知,公共事业管理大致可分为两种方式:以政府为主以及以社会即公共事业组织为主。这两种方式具有的优势与作用可进行互补,更好满足民众服务需求。两种方式并无好坏之分,而是应根据时代变化发展需求进行调整。根据两种主体的参与程度,可分成四种管理模式,即社会主体与政府主体参与程度均较低(自然型)、社会主体参与程度低而政府主体参与程度高(政府型)、社会主体参与程度高而政府主体参与程度低(社会型)、社会主体与政府主体参与程度均较高(全面型)。

自然型模式下,政府以及社会都较少关注公共事业,发挥作用程度均较小,尤其是社会主体,几乎不发挥作用。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目前我国已度过这一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体逐渐参与到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仍居于主导地位,但逐渐放权至社会主体和市场,政府职能逐渐向服务型转变。社会主体的参与程度逐渐扩大将使公共事业管理进入全面型模式,此种模式下,社会主体与政府主体都积极地发挥其作用。社会主体拥有更大的权力,市场机制较为充分地发挥分配资源的作用,效益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公共事业的良好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时,社会主体完全承担公共事业管理,而政府则发挥统筹作用,这时公共管理进入社会型模式。社会型模式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员具有极大的热情与动力解决公共事业尚存的问题,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政府不再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个国家的公共管理方式不一定按这四种模式(自然型—政府型—全面型—社会型)逐步发展,而是根据国家的发展水平进行平衡与协调。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倾向于政府型模式,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但社会主体参与度较低,公共事业组织行政化程度严重。鉴于公共事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问题,应逐渐增大社会主体的参与程度,有效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步向全面型过渡。

四、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发展至今,对其基本内涵并未有统一定义,以政府为主还是以社会为主尚存在争议。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组织行政化、体制僵化、运行效率低下等局限性。为解决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应增大社会主体的参与程度,政府仍占主导地位,但更多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从政府型逐渐向全面型过渡,进一步激发公共事业管理的活力。

[1]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娄成武,司晓悦,郑文范.公共事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行政化局限性
新时代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汉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视角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论道家“无为”思想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