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美文学翻译策略分析

2018-04-0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译者

秦 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当前知名度和普及度最高的翻译理论之一,它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起到的实际作用和指导借鉴意义不言而喻。本文通过讨论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以及对于英美文学翻译的要求和原则做出了一定的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地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利用功能对等理论将这些问题很好的化解,从而得出一些更为高效的英美文学翻译策略。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学者、翻译理论家以及语言学家,1943年毕业之后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担任主持翻译的职位。奈达通过对在圣经学会做翻译时所积累的翻译经验和自身的翻译心得,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翻译理论,其就是最负盛名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强调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翻译时不要求文字表面形式的一一对应,而是要求两种语言之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这一理论不仅对西方翻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中国起到了标杆性的作用,在中国许多知名的翻译学者诸如杨宪益、戴乃迭他们的译作中不乏有功能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体现,很多的翻译学者也通过使用功能对等理论来进行相应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从而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前身是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指的是词汇、语法、篇章以及文体四个方面的对等。对这一理论的简洁解释是:与源语信息最接近以及最自然的对等。而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理论指的是首先要将源语言的信息确定下来才可以对其进行翻译,而且读者和其自身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与作者的接受程度必须是相符合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要将译文的措辞组织的更为自然通畅,译文的内容也要充分的传意达神,使得文章的翻译更为通顺,才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二、影响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文化差异因素

(一)地域因素

由于中西方地域因素差异性较大,导致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差异,在英美文学翻译方面尤为突出。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地域因素是影响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国位于欧洲大陆,美国位于美洲大陆,而中共则位于亚洲大陆,三者间所处经纬度不同,与国家相连的海洋也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国家人们对事物看法的认识与理解各不相同。

(二)宗教信仰因素

由于英美国家的宗教信仰影响深远,其中多以基督教为主,人们的言语行为准则也多是贯彻《圣经》中的思想内容。而在中国则不然,我国人民对于宗教信仰的意识并非如此强烈,这就导致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中西方宗教信仰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译者务必要重视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差异,深入了解作品中所出现的宗教信仰内容,在查阅资料以及分析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才能够保证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

(三)风俗习惯因素

由于各国家、各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而且,风俗习惯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与沉淀,最终形成的一种民族特色。因此,风俗习惯差异也是影响英美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译者务必要重视这一点,在翻译时要根据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正确翻译并加以标注,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三、文化差异视域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习语翻译

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为明显,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难免会出现误解或错译,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很多,例如地域差异、宗教信仰差异、风俗习惯不同等因素。因此,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首先要注重习语翻译,在进行翻译前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掌握英美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俚语、习语等,并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注明这一点。例如,英语中出现的“milky way”的翻译就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直译,而是要根据当地人的习惯用语进行反复推敲,并结合实际语境进行翻译。

(二)了解西方文化

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不仅要注重习语翻译,更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很多作品都包含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在进行翻译前要求译者务必要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查阅与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因此,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性较为明显,要想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更为透彻的分析与翻译,就必须要对西方文化进行大致了解。

(三)注重文化特征

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习语翻译,也要注重了解西方文化,更要注重在翻译中体现文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作品的时代性与文化特征,让读者通过分析,更为深刻的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概念,最大程度上还原作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学作品的魅力。

四、从翻译操作过程中解析功能对等

(一)翻译过程的理解阶段

所谓理解的过程,指的就是译员在翻译时要充分理解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文章逐字逐句逐段的进行剖析,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进行整篇文章的分析与解读。在这一阶段,对文章的分析和透彻性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和必要环节。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环节,充分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要进行包括语法、词汇以及语句结构之间的相互对等,使得文章的翻译更能体现文学作品原文的文采。

(二)翻译过程的体现阶段

在翻译转换这一过程中,现译文和原文相比较会发现其具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一,译文和原文之间存在相对应的话语性转换;二,译文和原文之间的话语性转换的组成成分很大程度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说在翻译的过程中,译员没有对译文进行相关的对应形式内容的变通处理。这就要求译员要在自身能力范围之下,选择适当的词语以及语句结构来进行转换翻译。在这一阶段,要求译者要更多的考虑译文对读者产生的心理感受和相应的读后反响,这样使得读者可以更容易利用母语来对译文进行解读和欣赏。

(三)翻译过程的话语传递阶段

在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进行话语传递,这一阶段实属体现了语际转换的性质。在这一阶段,人们关注的优秀的翻译作品大部分都是能够很好地将译文中的文化、经济、信息等与读者的语境相关联,而这样优秀的译文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与此同时,话语传递阶段也需要译者很好地处理两种语言背景下的文化、认知、交际以及信息等多层面因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使得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功能对等。奈达更为主张意译,他强调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是意译对等,其次才是文体,风格的对等,他也推崇补偿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中文的语言之间不能相互对应的时候,就需要基于原文理解基础上的意译补偿,从而使得文章理解起来更为通畅。

五、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美文学翻译策略分析

(一)英美文学作品风格层面对等

英美文学作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学风格,比如一些作家擅长利用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而一些作家则善于运用隐喻的写作策略,这些鲜明独特的写作风格都是文学作家的显著标识,也是读者更好理解其写作寓意的沟通桥梁。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想将英美文学作品用汉语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写作风格,依据功能对等理论中所倡导的“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理念,译者在不断追求翻译内容和意义都对等的前提基础下,一定程度的写作风格被破坏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但是,翻译对译者的要求是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等,如果译者能够在将文学作品的原语内容准确翻译出来的同时,还能兼顾其原有的写作风格就更是锦上添花了。但就很多情况来说,现阶段的很多译者并不能很好的兼顾二者,导致一些文学作品没有被很充分的解译出来,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文学资源,也很严重的影响了读者反馈。

(二)英美文学作品语意层面对等

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文化背景、地域、思维方式、词汇运用、语法构成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我国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选择出最为恰当的词汇来进行英美词句之间直接的对等,如果不考虑差异性而直接选择硬译,不仅不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反而造成文学作品字词翻译的过程中出现失真的现象,这也就没法达到翻译的要求和规定。对此情况,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灵活变通,并且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字面意思,也要深度挖掘文字背后作者所想要传达的内容。译者要从翻译语境出发,并且选择其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不能够为了翻译而生硬的翻译,而是要通过自身的文化基础和翻译经验和技巧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的解析,从而得出自身的翻译体会,从而也能够切实的提高自身的翻译素养和能力。

(三)英美文学作品词义层面对等

要想得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文,其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词汇翻译。词汇翻译这一过程不仅作为翻译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也能更好地促进译文与原作品之间的对等。汉字作为国语的基本单位,英文单词便是英语的基本单位,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牵绊,翻译时必须注意两者的不同,尤其是在进行英语名词解释的这一环节中,二者之间的联系就显得更为密不可分。例如French Window(落地窗),Spanish athlete(爱吹牛的人),如果不了解原文背景,进行直译,意思就特别牵强,让读者难以理解。词汇以及语意之间的对等关系大多不是一一对等的,这主要是因为英语词汇的多重意义以及所处的语境不同所造成的。例如,“charge”一词,它仅表示零钱的意思,也有电荷的意思,在Like charges repel;unlike charges attract一句中charge就是电荷的意思,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依据语境来进行实际的分析和选择。

(四)英美文学作品文化层面对等

英美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具有观赏性和阅读价值较高的语言文字艺术,它所具有的文化传播作用也是影响较为深远的。而对于特定文化中出现的一些词汇和语句,例如,月亮代表着思乡之情、飞蓬表示漂泊的意思等等,如果译者事先对这些词汇没有很深刻的背景了解,在翻译时就会容易产生误会。因此,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所要翻译的文本进行深刻的背景文化了解。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间的对应,应该从多种角度出发,将文化交流和沟通作为理解翻译文本的重要途径。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具体工作而言,要时刻依据功能对等理论来进行相应的翻译指导和实践,要求译者不仅要把握住词语以及风格之间的相互对等,更要注重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会贯通,从而更有效的促进译员提高整体翻译水平和能力。

结语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自打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之后,便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和推崇,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国内的翻译领域以及翻译实践的进程。由此可见,功能对等理论对于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译员可以通过功能对等理论的支持来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剖,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作者的写作源意图,也能更好的揣测文学作品的意义和精髓,从而为读者呈现出更优秀的英美文学译本,使读者能在领略原著之美的同时,欣赏到翻译之美,感受到英美文学作品原著的魅力。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译者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