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中公共议题的话语分析

2018-04-03王英妮朱玲玲赵欣欣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反语巴赫金谐音

□王英妮 朱玲玲 赵欣欣

对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中公共议题的话语分析

□王英妮 朱玲玲 赵欣欣

本文选取吐槽文化的典型案例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其关于公共议题的内容文本进行分析,挖掘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探究节目中公共议题的话语表现形式及特征,并对其进行总结和批判。

《暴走大事件》;吐槽文化;公共议题;话语

一、《暴走大事件》与吐槽文化

《暴走大事件》(以下简称为《暴走》)由暴走漫画出品,是一档集新闻、综艺、文学、心理、科技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王尼玛头顶表情夸张的暴漫头套,以“我们胸怀天下,一腔鸡血愤遍世间不公!我们贩卖梦想,制造快乐!”为宗旨,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播报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事件,引起网友们热烈追捧。有人称该节目为“当代的济公”。

笔者对有关吐槽文化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检索。王芳和吴君在《仪式的抵抗:网络“吐槽文化”的传播研究》中运用文本分析法,借助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对吐槽文化进行分析,揭示吐槽的流行机制和社会意义,认为吐槽既可以娱乐大众,又可以表达民众心声,承担社会责任。李悦的《网络脱口秀吐槽文化的消遣与批判——以〈暴走大事件〉为例》则是以《暴走》为网络脱口秀的代表来分析吐槽文化中的消遣与批判意义。纵观有关《暴走》或吐槽文化的相关研究,大多是从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对吐槽文化进行分析,但从话语角度对《暴走》的内容文本进行分析的研究几乎是断层的,而《暴走》作为吐槽类节目,是以话语为核心的表现形式。笔者在本文中将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其受欢迎的原因,以期进行更加深刻的总结、反思与批判。

二、对《暴走大事件》中公共议题的话语表现形式分析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暴走》作为网络脱口秀的代表,其话语的表现形式深受吐槽文化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反语的运用

反语通常运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王雅丹在《汉语反语研究》中指出,反语具有抱怨、批评、讽刺、幽默等附加的表达效果。“部分否定反语可以实现间接批评的表达效果,利用否定反语间接地表达这种不满态度,并且希望自己的话可以让听话人产生自责而进一步做出改正。”在《暴走》中,常常有反语的表达方式出现,例如在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讨论中,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比作“中华大补丸”,“等我们身体里面凑齐一整副元素周期表抗体的时候,理论上,我们就已经是百毒不侵啦,对吧,没准这个时候我们再吃一些正常的干净的食物,反而会食物中毒了。”《暴走》以此方式,希望引起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在娱乐大众、博人一笑的同时,引发人们思考,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谐音的使用

谐音指同音或近音,在话语表达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如幽默生动、新奇机智、凝练简便等。《暴走》针对公共议题的话语也运用了谐音。

例如,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日本男人最兴奋的一件事情,就是听到“亚美碟”,而中国股民最兴奋的一件事情,就是听到“丫没跌”。然而事与愿违,近日股指可谓是跌跌不休。到端午节前一天,沪深两市狂泻至4600点,别人在家里吃粽子,股民们只想去陪屈原吃粽子。父亲节这一天,其他人纷纷回家抱爹,股民们却在交易所里面看暴跌。

在这段话语中,“丫没跌”谐音日语“不要的”,音译“亚美蝶”,生动幽默;“跌跌不休”谐音成语“喋喋不休”,凝练风趣地调侃了股市行情的现状;“抱爹”谐音“暴跌”,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们在经历股票“暴跌”之后的后果。《暴走》运用谐音,幽默生动地描述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表达了大众的心声。

三、对《暴走大事件》中公共议题的话语特征分析

(一)话语的对话性

“话语是一个两面性的行为,它在同等程度上由两面决定,即无论它是谁的,还是它为了谁。它作为一个话语,正是说话者与听话者相互关系的产物。”《暴走》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再叙事时,是将王尼玛个人的感情付诸其中,就自我单方面、情绪化的认识进行口语化、生活化、生动化的表达,仿佛是在与屏幕前的受众进行面对面的吐槽交流。例如在谈到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时,《暴走》并未就事件具体事实和细节进行分析,而是站在单一社会舆论偏向的于欢一方的立场进行再叙事,抒发愤慨之情,符合现实中不明白事实细节、道听途说的人们之间的闲聊。节目抓住话语的对话性,将一种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站在受众角度思考的情绪化观点引入节目中,不会让受众产生一种被教育的感觉和沉重的事实探索感,而是仅停留在情绪表达层面。

(二)话语的社会性

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一文中,巴赫金分别批评了几个语言学流派,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非历史、非社会地解释语言现象,最根本的是在非交往中理解语言。而巴赫金强调的恰恰是语言的社会性,他多次指出“话语的无所不在的社会性”最重要。只有在人们相互影响、共同生活的经验范围内,话语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在后现代的语境中,传统媒体语境下的社会话语结构与平衡关系渐渐被打破,个性的话语方式通过网络自媒体或建立社交账号的方式构建自己的身份,以期不被淹没在理性的主流社会之中,这是对主流话语权的合理抵抗。在个体话语利用网络异军突起的今天,《暴走》正是迎合后现代主义思潮,表达时代洪流下草根的声音,公共议题涉及最多的是个人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事件,例如“僵尸肉事件”“黄浦江死猪事件”“康师傅地沟油事件”等都是涉及个人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同时节目还尤其关注公权力下草根的权益,在第四季第八期节目中,对城管假装摔倒欺诈地摊小贩的做法进行了反讽;在第四季第十二期中,将批判的矛头对准“黑心救护车”,进而质疑国家救护车涉及的利益链条。

(三)意识形态的普遍适应性

巴赫金认为,“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有意义:它代表、表现、替代着在它之外存在着的某个东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符号。哪里没有符号,哪里就没有意识形态。”《暴走》虽然话语“无节操”却被认为“不失内涵”,是因为其话语背后所反映的是当下人们普遍持有的价值观、观点、思想等方面的意识形态。例如对黑救护的愤慨和指责、对国产动画《汽车人总动员》导演卓建荣抄袭的批判、对康师傅地沟油的讽刺等。这些批判讽刺大都基于惩恶扬善、替天行道的传统普世的价值观,因而被冠以“当代的济公”的称号,弘扬了正能量。《暴走》在分析公共议题时的话语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普遍适应性使它赢得了受众价值观上的普遍认同和喜爱。

四、对《暴走大事件》中公共议题话语的总结与批判

《暴走》用有价值倾向性和权力支配性的说辞,促使受众形成与其相近的“普遍适应性”观念,从而“建构”知识和现实。其话语体系通过节目的热播流行,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使得这种“话语”通过对受众的影响,在社会实践中的权力关系以及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预设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方面,《暴走》是对于主流话语权的必要抵抗形式,体现了话语权力表达形式的多元。在Web2.0时代,人们成为了庞大互联网下的微小一分子,无中心、无寄托、无深度的情感心理遇到了王尼玛这样的主持人形象,会产生极大的认同感。王尼玛自黑自嘲,与主流话语权下的高大全主持人形象完全不同,从心理上使草根话语权得到了表现。

但另一方面,《暴走》节目在抵抗权威和解构权威的时候,在对权威作娱乐化处理的过程中,这个程度的控制很难把握。此外,为娱乐受众,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节目过分使用“蛮力”,不惜运用各种幽默搞笑的表达方式,表演痕迹过重,使受众很难从其夸张搞笑的表演中跳脱出来,而且节目中也有部分低俗的暗示、过分娱乐化的表达。《暴走》需要注意把握尺度,明确节目定位,不偏离节目运作的正常轨道,充分发挥出舆论作为社会公器的社会监督作用。

1.王雅丹.汉语反语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周成兰.谐音的地位、词语构造及修辞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02):154-158.

3.[俄]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A].巴赫金全集(中译本第二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反语巴赫金谐音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反语认知加工之主观语境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谐音词的规则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新格赖斯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反语对比研究
绝妙的数字灯谜
论反语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