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2018-04-03董凯安

山西农经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者种植者生态农业

□董凯安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可持续性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工业经济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缩短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国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支持。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和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经济大体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当前,现代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飞速发展。生态农业及相关经济发展,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家园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 生态农业经济概述

生态农业经济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中,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调整、管理和从事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现代、新型农业经济模式。

这种生态农业经济模式不同于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其优势在于能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避免传统农业因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因此,生态农业经济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2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 农业生产者认识不到位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生产者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小而散的自给自足农业经济模式,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者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种植观念认识不足。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粗放式发展阶段,许多地方部门和农业生产者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没有从长期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一窝蜂”式盲目生产、种植。

一些农业生产种植人员对生态农业经济认识不全面,经验认识多、科学认识少。农业生产者观念和认识不到位,对生态农业生产经营倾向度不高,影响了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2.2 生态农业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我国已步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下,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特色化、板块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在农村,农业格局依然是以单一农户作业和以村落为单位联合开展的模式。

这种以家庭为种植单位、以村落为联合模式的间断分离式的格局,非常不利于我国生态农业规模化、全面化发展,影响了我国土地资源科学、合理、集约化配置,进而影响了我国生态农业政策实施。

2.3 生态农业经济的市场限制

“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现阶段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对新兴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生态农业经济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其生产、销售,导致集约化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资金投入不足还导致信息化程度不高,使生产过程统一规范不能实施到位。生态农业生产和种植人员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导致生态农业种植者掌握生态农业相关信息不全面。这些情况导致生态农业产品在充分竞争市场中竞争力不足,大量产品因储存时限而贬值、变质甚至抛弃。

2.4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生态农业系统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内各相关物种之间的关系,必须保持动态平衡。例如,林下间种时,植物的高低、喜光、喜阴、光合作用、水分吸入等众多条件相互制约。一般情况下,农民只是简单照搬照抄,不会因地、因时制宜,往往因技术原因而导致生态农业经济高投入、低产出。

2.5 生态农业经济政策有待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对生态农业贯彻落实不到位,实施了偏向工业经济的政策,使土地、水等资源保护不足。一些地方对生态农业政策贯彻不到位或选择性执行,对需要财政投入的激励政策,有差别、打折扣、低执行。例如,在农产品价格制定上,没有体现生态农产品应有的价格,使生态农业投入、产出比例不匹配,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影响了生态农业产品种植者的积极性,制约了生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6 相关服务水平不足

技术是引领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尚未建立有效的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在优质品种选育、幼苗培育、肥料供给、技术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提供的信贷与信息服务不及时,使农业生态经济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

2.7 推广力度不够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秉持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我国农业生产保持着淳朴的生态农业观念。随着工业经济的粗放式发展,自然环境被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逐步开始重视生态环境,把生态农业提上了日程。

3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3.1 优化农业生产机制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需要相应的农业生产机制。为了保证生态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经济相关机制。抓好顶层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着手,全面、立体地建立生态农业机制。

第一,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结合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制定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管理生态农业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及区域经济特点,制定出符合本地特点的生态农业管理法规。

第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布局生态农业经济品种,采用间种、轮种、集约化耕种,避免“一窝蜂”式同质化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当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三,提高服务水平。要保护农业生产者、种植者对生态农业经济种植的积极性。在农业种植阶段,应为农业种植者提供专业、科学的学习指导。在县、乡、村3级管理体系下,层层推导,传递理念。采用课堂讲解、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等方式,改变生态农业种植者认识,提高其生产技能。规范种植程序,制定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农业种植指导手册,便于生态农业种植者学习。

第四,提高生态农业种植者的积极性。可以参照国家政策,根据当地财政实力,制定符合当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补贴标准,

第五,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建立生态农业投资回报机制,对社会力量投入生态农业的资金加以合理妥善利用,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

第六,进行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模式。购置机械化设备,通过集约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3.2 拓展生态农业规模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机制。为促使生态农业规模化发展,可通过“生态农业+”模式,实施融合发展,如开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农村建设等。

通过大力推广和宣传绿色生态农产品,刺激生态农业生产规模提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大力推广,提高生态农业附加值。

4 结束语

现阶段,在观念、生产规模、政策、市场、技术服务、推广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高和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者种植者生态农业
俄罗斯农业生产者收益或因出口关税损失10%~15%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踏花行论坛2016年非洲紫罗兰展作品选登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农业生产者补贴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