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途径
2018-04-03吴莉莉
□吴莉莉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 浙江 嘉兴 314000)
1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具体因素
统计数据来源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的统计项目,统计内容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当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统计基础制度体系不健全
统计数据质量体现在统计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当前由于相关部门对于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往往是按部就班地根据上级要求开展统计工作,没有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完善的统计基层基础管理制度,对统计指标、统计内容、方法、流程和标准等方面探索不多,研究不充分,导致制度流于形式,理解多种多样,最终导致统计数据参差不齐,统计质量不高。
1.2 统计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一方面统计部门人员往往相对较少,随着国家对统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统计工作难度加大,统计任务越来越多,人员短缺导致不能保证统计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统计人员本身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能力和经验较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上基层统计人员待遇相对较低等,影响了从业的积极性;统计人员对各项指标理解不透,统计服务意识淡薄,不能满足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需要,很多统计工作独立性较差,受到领导政绩观影响等,导致统计数据随意上报、虚报或者更改等[1]。
1.3 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单一
随着国家统计四大工程有序推进,新形势下统计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统计调查服务对象越来越多,统计内容越来越繁杂,需要不断完善统计调查方法,才能真正挖掘问题,发现基层实际情况。当前统计调查方法相对单一,抽样调查科学性不强,采取全面调查费时费力,基层不理解、不配合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整体质量。
2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途径
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结合上述查找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或改进。
2.1 完善基础 健全统计基础制度体系
统计工作想要规范开展,且有效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应当先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在制度中要明确规定统计具体目标、内容、各项指标的含义、统计方法、标准、统计工作流程等,确保统计人员和相关部门明确知晓具体要求,进而在制度指引和规范下开展相关的具体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规范性,从源头上健全台账,完善基础。
2.2 加强培训,着力提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加强统计法实施条例、统计四大工程、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以及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专业技能,引导统计人员做好联网直报相关工作,提高爱岗敬业和统计责任心,坚持原则,守住底线,自觉抵制弄虚作假行为。同时,要完善统计调查制度,优化统计指标体系,坚持简化原则,将关键、综合反映经营成果的指标进行提取,明确具体内涵,确保统计指标涵盖全面,注重质量、服务、环境、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引导从业人员积极开展一线调查,掌握更多先进的调查工作和方法,结合实际,探索更加有效的统计调查方式。还要在统计分析方面多下工夫,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辅助开展统计分析和核算工作,提高统计工作高效运转效率和质量。
2.3 重视法治,加强统计执法宣传和惩处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宣传,增强全面守法意识,同时要加大统计执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与统计执法相关的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业务协同,明确划分监督重点,重点针对可能出现风险隐患的节点进行逐一排查和监督,构建风险等级防控体系,确保统计工作有序开展、依法开展,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杜绝唯利是图的政绩观,要切实从民生角度思考问题,切实维护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真正反映出来的问题透明化、公开化,吸收社会各层级建议,加以改进,共同优化统计环境。
3 结束语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形势下统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