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

2018-04-03刘久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区域

刘久红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17)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2]以上文件均阐明了高职教育要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下、行业的指导下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引导下开展,围绕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思路。

一、高职教育在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从“数量扩张”走向“内涵、质量、特色发展”之路,正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及企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目前高职教育存在责任与认识不到位,政府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行业对高职教育的指导不够深入彻底,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一)责任意识不到位

当前,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下,高职教育已在努力尝试并践行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还存在责任和意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高职院校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认识不足,缺乏主人翁意识,主动深入企业、行业了解其用人需求的渠道有待打通,企业调研的广度有待扩大,力度有待加强。企业更没有主动参与高职教育的意识与责任,校企合作一般是高职学院上门联系企业,极少有企业主动联系高职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担当起培育人才的责任。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出现“毕业生就业荒,用人单位用人荒”的供需矛盾,影响了双方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都在走企业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但是校企合作存在规模比较小、层次比较浅的问题,产教融合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大部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仅限于签订合作协议,挂牌为实习实训基地,并无后续深入的合作互动。校企合作的领域较狭窄,有的仅限于企业接受学生前去实习,长效、集中、深入合作严重不足。地区政府针对区域经济情况制定“政、企、行、校”四方协作联动体制机制不健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内陆城市犹为突出,导致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培养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存在一定困难。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少数高职院校提出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但因校企合作大多流于行式,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精准契合企业用人需求,只能提出要为某一地区发展培养人才,无法具体到某一行业、产业、岗位提供对人才的技能与素养的要求,因此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岗位需求。此外,有些高职院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新政策、区域发展规划缺乏及时深入的了解,也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符,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专业结构调整不及时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高职院校都应根据新常态下的新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专业结构,但是一些高职院校新增专业在师资配备、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都严重不足,导致人才培养目标达不到标准。例如,3D打印是种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等领域,国家经济发展大量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一些高职院校紧跟市场需求,在已有的专业里设立了此专业方向,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条件和师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或不足之处,由此培养出的人才都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不能满足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不能普遍和持续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搭建政、企、行、校四方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的政策引导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因此,要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就要依据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政策的宏观调控和相关制度办学。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是不可或缺的,行业的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单靠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远远不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高职院校只有对企业需求深入了解,方可确立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鼓励、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必须在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努力建立一个区域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3]这样,对学生来说,有了进入企业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一线生产程序的机会,能缩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跟企业合作设立学生实践基地,聘请企业专业的培训师和专家,使其教育更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更契合企业用人需求。例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对学院发展高度重视,在《长沙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工科专业为主导的长沙职教创业园区,使之成为毕业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4],并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学院与戴姆勒奔驰、保时捷、龙星行(奔驰)、万婴集团、上海大众、金色卡通教育集团、中联重科、广汽菲亚特、兰天集团、物产中拓、森那美集团长沙宝悦宝马、凯瑞重工、华天集团、中建五局和东软睿道等省内外50多家企业长期开展合作办学、创新育人模式。

(二)精准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要精准定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新趋势,从宏观上把握区域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其次,就是深入企业、行业调研,从微观掌握企业各岗位的人才需求;最后,高职学院要依托自身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才能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满足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也才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形成供需双方的良性循环。例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于1988年10月,其发展的重点领域为: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新材料技术及产品、生物工程、医药工程技术及产品、光机电仪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因此,学院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高新产业园区的用人需求,树立了“以人为本、以工为主”的办学思想,确立了“立足产业园,服务长沙市,面向湖南省,辐射中东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三)组建产业园区职教集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分散办学、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2010年,国家提出职教园区办学模式,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南首个产业园区职教集团——长沙产业园区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由长沙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及合作企业和职业院校等150余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学院先后与长沙经济开发区、长沙工商联、长沙残疾人协会等签订了校政合作协议,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加强了校校、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

(四)成立协同创新中心,促校企共同提高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2011计划”是国家高等教育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搭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沟通的桥梁和互信共赢平台。协同创新中心不是重点大学的专利,它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可成立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推动高校与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5]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高职院校的“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由企业、航空类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等57家单位共同组成。通过构建“军、行、企、校”四方参与的协同创新中心,促进校、企、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最终成为航空领域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摇篮与基地和国际航空维修技术交流中心。该中心成立以来,为学院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2015年,学院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成功立项,成为湖南省首批8所卓越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五)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结构

职业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设置专业,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6]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及历年的学生参考报考率和就业率,逐步淘汰学生普遍不愿报考、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通过阶段性的调整,构建并完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例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近3年适度调整了学科专业结构和培养规模,撤销7个专业:花炮生产与管理、商务日语、应用电子技术、装潢艺术设计、旅游管理、文秘专业和商务英语;新增3个专业: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

(六)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更新核心课程体系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市场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高职教育要保证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只能从自身做起,在了解企业对专业的需求基础之上,对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更新。[7]例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分院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组织教师团队参加“胡格模式”汽修专业教学改革试验班的系统学习,在汽车运用专业中采用“胡格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重新制定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保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技能更能吻合市场需求。

四、结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高职院校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确立自己的办学定位,通过地方政府搭建的“政、行、企、校”四方合作交流的平台,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师资队伍、更新核心课程体系,使自身真正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高职教育自身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2011〕6号.

[3]郭丽莉.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520-522.

[4]王文隆.职教龙头劲舞大河西[N].湖南日报,2013-11-06.

[5]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EB/OL].中国教育网.(2012-05-08)[2015-12-05]http://www.edu.cn.

/zong_he_870/20120508/t20120508_773922.shtml.

[6]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

[7]郭丽莉.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520-522.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区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分割区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校企合作五反思